時事評論背景:
隨著公車改革和中央多項禁令的頒布,一些機關單位專車司機的“灰色收入”已不復存在。于是一些公務車司機便選擇了辭職,去年年底,在長沙韶山路某機關大院內,機關車隊已有5名司機提交了辭職報告。同樣在八一路、東風路等多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的車隊,也出現(xiàn)了一些公務車司機辭職的現(xiàn)象。(2月19日《法治周末》)
時事評論觀點:如何看待“公車司機辭職”問題?
湖北省統(tǒng)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他看到一份由三家權威部門公布的行政經費的調查報告,說“全國的公車大致是230萬輛,開支在1500億元到2000億元之間”。這里頭,屬于鋪張浪費的錢財有多少?這的確牽動著公眾的神經。
源于此,公車司機變成熱門飯碗,道理不難闡釋。一者,有向上的希望。據報道,已落馬的廣東省東莞市委原副秘書長吳湛輝,原先就是東莞市政府的一名公車司機;湖南省道縣工業(yè)園區(qū)原黨工委書記夏志凌,高中畢業(yè)后也先在道縣氮肥廠做了一名司機,等等。二者,有不菲的灰色收入。公車司機一方面跟著領導出訪時可能會有各式各樣的禮金,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報銷制度的漏洞“賺錢”,如此多的生財之道,公車司機的真實收入怎么會低?
如今,八項規(guī)定出臺后,各地領導官員的公款吃喝現(xiàn)象明顯減少,同時《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的出臺,取消了一般的公務車。這也意味著,之前公車司機的“隱性收入”將不復存在,而司機的“裸工資”又不高,在理性的考量下,出現(xiàn)公車司機“辭職潮”的現(xiàn)象,其實是自然而然的邏輯,也不過是這個行業(yè)正常的洗牌現(xiàn)象。
公車司機辭職潮也見證了公車改革的成效,讓制度善意得到一定的落實。這意味著,之前關于公車改革的努力,并沒有白費,而是摸到了石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不過,摸到石頭的目的是要過河,那對于眼下的這點小成績,還不宜沾沾自喜,而應繼續(xù)推進公車改革向深水區(qū)邁進。
另有消息報道稱,由國家發(fā)改委牽頭,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部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的“中央部門的公車改革方案已完成了初稿,2014年將適時推出。”這也傳遞出一個信號,公車改革還將繼續(xù)深入,以便更好地過河。不過,就公車改革而言,仍有一點值得警惕,那就是車補要經得起民意考核,陜西國企西安經發(fā)集團每月5300元補貼,溫州車改后每月3100元車補等天價補貼,至今仍刺人眼球,這是前車之鑒。公車司機辭職潮,見證車改摸到石頭,接下來的動作,便是車改“摸穩(wěn)石頭過河”,如此才算抵達終點。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yè)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