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技巧:解寓意題用排除法
來源:易賢網(wǎng) 閱讀:999 次 日期:2015-11-20 09:13:18
溫馨提示:易賢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了“行測技巧:解寓意題用排除法”,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

在線網(wǎng)校:>>>點擊進入<<<

網(wǎng)校授課:>>>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wǎng)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fā)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wǎng)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一、排除法

與閱讀理解中其他題型不同,寓意理解型題目要求考生提煉短文的寓意。因此,對于題目中與“寓意”無關的選項,考生可直接排除。考試中常見的此類選項包括以下三種:對材料簡單概括或就事論事的選項、離題的選項和沒有深度的選項。

【例】 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世界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很多,而能真正登頂成功的人是少之又少。因為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如果不到巔峰插上旗幟,哪怕離登頂只剩下十米不到的距離,都不是真正的成功。

這段話主要想告訴我們( )。

A.很多人都在攀登珠穆朗瑪峰

B.成功是有明確標準的

C.大多數(shù)人都只能攀登到距離巔峰十米的位置

D.只有插上旗幟才能證明成功了

【解析】A項是對文段部分內容的描述,C、D兩項是對文段內容不正確的推斷,都還停留在故事(情節(jié))層面,這三個選項都可排除。尾句點明了文段的寓意,由“哪怕離登頂只剩下十米不到的距離,都不是真正的成功”可知,文中舉登珠峰的例子是為了論述成功的標準。故本題答案為B。

二、尾句分析法

寓言一般會通過故事的結局來警示讀者,使之獲得啟迪,即多在故事的結尾點出寓意。因此大部分寓意理解型題目,題干材料的尾句多直接或間接點明寓意,抓住了尾句,也就找到了解題的關鍵。

【例】 只要生存本能猶在,人在任何處境中都能為自己編織希望,哪怕是極可憐的希望。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終身苦役犯,服刑初期被用鐵鏈拴在墻上,可他們照樣有他們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別的苦役犯一樣,被允許離開這堵墻,戴著腳鐐走動。如果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一個人能夠活下去。

從文段中可悟出的哲理是( )。

A.生存是第一要義 B.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

C.置于死地而后生 D.生存的目的在于發(fā)展

【解析】尾句點明寓意。“如果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一個人能夠活下去”說明的哲理只能是“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故B項為正確答案。

三、對比推導法

寓言的常用修辭手法包括擬人、比喻、夸張、對比、象征等。其中擬人、比喻、夸張、象征的使用是故事情節(jié)寫作的需要,而對比手法的運用則對揭示寓意起 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解題時,可按“比較對象——對比過程——對比結果”的順序理清材料的條理,抽象出對比過程的屬性,探求結果不同的原因,往往這一原因便 是材料的寓意。

【例】 法國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看誰能把一個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風呼呼猛刮,行路人緊緊裹住大衣,北風無奈于他。南風徐徐吹動,溫暖和煦,行路人解開衣扣,脫衣而行,南風獲勝。

這個寓言意在告訴人們( )。

A.方法得當柔可克剛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析】文段采用了對比手法。北風與南風采取的策略不同,結果也不相同。北風是“呼呼猛刮”,結果卻是“行路人緊緊裹住大衣”;而南風“徐徐吹動”,結果是得到了“行路人脫衣”的勝利。它們一剛一柔,柔可克剛,即A為正確答案。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yè)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

更多信息請查看行測技巧
易賢網(wǎng)手機網(wǎng)站地址:行測技巧:解寓意題用排除法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wǎng)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相關閱讀行測技巧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wǎng)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