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包括哪些方面?
答: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理論知識;
2)學科專業(yè)知識;
3)文化基礎知識;
4)教育科學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識。
9、對中小學教師在專業(yè)知識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要求教師掌握的專業(yè)知識的內容主要是:
1)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學科體系;
3)了解該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發(fā)展動向。
10、教師的能力素養(yǎng)包括哪些方面?
答:教師的能力素養(yǎng)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教育和教學的組織能力。教師要具有制定計劃,組織課堂教學和組織教育各方面力量的能力;
2)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特別是口頭語言,是教師最竟產用于向學生傳遞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以要求教師由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教學管理能力。教師要具有組織管理班集體和管理班級日常事物的能力;
4)自我反思能力。教師要具有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表現進行自我監(jiān)督、自我反饋、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能力,以及調整預定計劃,適應變化的能力。
11、教師的語言表達主要有哪些要求?
答:對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主要有:
1)準確、簡練,具有科學性;
2)清晰流暢,具有邏輯性;
3)生動形象,具有啟發(fā)性;
4)語言和非語言手段的巧妙結合。
12、持“教師中心論”的人把學生比作“船”,把教師比作“舵手”,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的指揮。試從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簡評這個觀點。
答:這種觀點是片面的。首先它之強調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而忽略了學生還是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教育活動主動的參加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對于教育影響,他們可能積極地接受,也可能消極地抵制。同時在師生關系中,它過分夸大了教師的作用,其實,如果教師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把學生當作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自身的舵手作用也無法真正實現??傊?,我們既不能忽略學生的客體地位,也不能夸大學生的客體地位。要認識到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自我發(fā)展和教育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應使學生的雙重地位統(tǒng)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