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馀蹤。
亦聞溫伯雪,獨(dú)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云車爾當(dāng)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黃山高聳四千仞,蓮花攢簇三十二峰。
丹崖對峙夾石柱,有的像蓮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憶往昔,我曾登臨絕頂,放眼遠(yuǎn)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煉玉的遺跡尚在,羽化升仙處還留有遺蹤。
我知道今天你要獨(dú)往黃山,也許可以和溫伯雪相逢。
為采擷精華辭別五岳,攀巖臨穴,經(jīng)歷艱險千萬重。
歸來閑居白鵝嶺上,渴了飲丹砂井中水。
鳳凰叫時我即來,你要準(zhǔn)備云霓車駕一起游覽天宮。
來往陵陽仙山東,行走在芬芳的桂樹叢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還會時常來訪問,乘著弓橋步入彩虹中。
注釋
1.黃山:古稱黟山,唐改黃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寧四縣。
2.三十二蓮峰:王琦注:“諸書皆言黃山之峰三十有六,而白詩只言三十有二,蓋四峰唐以前未有名也。”
3.菡萏:即荷花。王琦注:“謂黃山三十二峰,皆如蓮花,丹崖夾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頂之圓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頂之開敷者,如芙蓉之已秀。”
4.天目:山名,在浙江臨安縣西北,上有兩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5.煉玉:指煉仙丹。
6.羽化:指成仙而去。黃山有煉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傳浮丘公煉丹于峰頂,經(jīng)八甲子,丹始成。
7.溫伯雪:名伯,字雪子。《莊子·田子方》載:孔子見溫伯雪子而不言,子路不解,孔子說:“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李白此處借其名以喻溫處士。獨(dú)往:謂離群而隱居。
8.丹砂井:黃山東峰下有朱砂湯泉,熱可點(diǎn)茗,春時即色微紅。
9.鳳吹:用仙人王子喬吹笙作鳳鳴事。
10.云車:仙人所乘。
11.陵陽:即陵陽山,在安徽涇縣西南。相傳為陵陽子明成仙處。
12.橋:指仙人橋,又名天橋、仙石橋,在煉丹臺,為黃山最險之處。兩峰絕處,各出峭石,彼此相抵,有若筍接,接而不合,似續(xù)若斷,登者莫不嘆為奇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