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目】
請以“牽掛”為題,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名師題解】
“牽掛”的含義是牽念、惦念。人生無處不牽掛,牽掛的對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面對“牽掛”這一作文題,你可以以自己的認知為圓心,以牽掛為半徑畫圓,所有在此圓內(nèi)的素材都可以入題。
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在取材時作多種選擇:如果你關心國家的時政,就可從大處切入,談及對被分裂日久的祖國神圣領土臺灣回歸的深切期盼;如果你對家庭平凡的生活領悟較深,就可從細處落筆,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寫出蓄久難忘的父母之恩;如果你敏于師長的眷顧、同窗的關愛,就可以把心頭難忘的學校生活繪于筆下;除了關切自己,還可以把目光投入社會,寫出視野之內(nèi)、心靈之中,平頭百姓、蕓蕓眾生的悲歡離愁、情感脈動,即書寫他人的牽掛;甚至還可以將牽掛的絲線系向古樸的村落、可愛的熊貓及生態(tài)日益惡化的自然環(huán)境……
當然,要使文章打動讀者,還要有細節(jié)性的東西,通過細節(jié)的描寫,把“牽掛”寫得惟妙惟肖。如在刻畫母親對外出子女的牽掛時,村口守望的身影,就應該成為細節(jié)性的東西,只有對它進行細致的刻畫,才能把母親的心淋漓盡致地寫出來,才會有比“母親做好了許多可口的飯菜等我”更有意韻和質感。
【推薦素材】
素材一:
彌留之際,吳仁寶牽掛的還是村民
3月18日下午6時58分,華西村一位85歲的老人去世了,讓整個村子都沉浸在眼淚和哭聲里。從擔任華西村書記以來,吳仁寶操心得最多的就是華西的村民、華西的發(fā)展。一直到生命最后的彌留之際,這位85歲老書記最牽掛的還是他的華西、他的村民。3月13日,是吳仁寶在上海住院的最后一天。這一整天,老書記只要一醒來,嘴里就念叨著:“要把大華西4000名村民安排好!”
素材點撥:“只要心臟不停,就要腳步不停、腦子不停、事業(yè)不停、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停。”吳仁寶用他的一生踐行了自己的誓言。這是一種脫離了自我主義的牽掛,是牽掛的至高境界。此類素材包括對祖國的牽掛、對人民的牽掛、對事業(yè)的牽掛、對自然環(huán)境的牽掛、對弱勢群體或受災害人群的牽掛等等,可以從中見出一顆博大的心。
素材二:
老爸,丫頭想你了——吳莫愁寫給爸爸的信
光頭老爸文在我手臂上,將我和媽媽擁到一起。那年,我18歲,真正已經(jīng)長大。
我生日那天,我和媽媽一起賣掉了大篷車。那天,我哭了,媽媽也哭了。今年,我20歲。媽媽一個人承擔著整個家庭的壓力,從來都是把最好的給我,卻不多說任何話。
老師問我,你跟誰學的唱歌?我說跟我老爸,我老爸可厲害了,他是唱反串的。他有一輛音樂大篷車,我曾經(jīng)跟他一起走遍了整個中國,那個時候我們是一對歡樂的光頭。老師問我,你爸爸還唱嗎?我強壓住眼角的淚花,灑脫地說,他不唱了,換我來唱了。
老爸,丫頭想你了。
素材點撥:舞臺上的吳莫愁并不能被所有人都接受,而生活中的吳莫愁卻并非如同舞臺上的她那么的張揚和難以讓人理解,她對過世父親的親情牽掛真摯而強烈,細膩感性的文筆讓網(wǎng)友們大呼戳中淚點。牽掛別人,如眷念五月淡雅的槐香,魂牽夢縈;被人牽掛,如沐浴冬日和煦的陽光,溫暖幸福。我們被父母牽掛著,被兄弟牽掛著,被朋友牽掛著,被同學牽掛著……要能感悟這些牽掛,學會尊重他人,學會感恩,同樣去牽掛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