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學計劃:細胞
來源:易賢網 閱讀:728 次 日期:2017-02-23 15:55:34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初一生物教學計劃:細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能說出動植物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的共性和區(qū)別,知道觀察動植物細胞的方法。

3、能說出細胞分裂和生長的大致過程及意義。

4、能夠運用細胞分裂、生長的知識解釋生物生長的現象。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進一步熟練使用顯微鏡。

2、練習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畫細胞結構的簡圖。

3、會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分析并說出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情感目標:

1、通過在本章中的各項觀察和實驗活動,讓學生體驗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并能夠遵守實驗紀律。

2、通過學習有關細胞的知識,初步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3、在實驗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認識來源于實踐的觀點。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細胞

重點:

1、細胞結構及各部分主要功能的知識。

2、臨時裝片的制作。

難點:

1、制作和觀察臨時裝片。

2、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動態(tài)過程。

教學手段: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同步教學。

教學設計思路:

1、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中詳細地列出了臨時裝片制作過程的具體步驟的圖片。要求學生熟記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步驟并得到初步的練習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可以利用第一課時中的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讓學生初步掌握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利用第2課時中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進行鞏固。

2、細胞結構及各部分主要功能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學生只有了解清楚細胞的結構和結構,才有可能理解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及后面各章里的知識。由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結構并不完全清楚,所以在學生觀察臨時裝片,要給出相應的掛圖或用實物投影展示裝片中的實際狀態(tài)。并在學生觀察之后,教師要詳細的講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準備

1.對學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動實驗用具或用品,要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生物實驗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損物品,材料也多為活體材料,所以要仔細認真,不要損壞和浪費實驗用具及材料。

2.仔細檢查實驗器材。在實驗臺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可把實驗器材的品名順序寫在一塊小黑板上,便于學生檢查。)

3.準備示范鏡。

教學過程:(本節(jié)內容分3課時)

第一課時: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裝片的制作與觀察

一、引言:

請一位同學介紹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由其他同學找出錯誤,大家一起回憶顯微鏡的使用。引入課題:“在練習顯微鏡的使用時,我們曾使用了永久裝片。但當我們要研究某一新的生物材料時,就必需不斷的進行顯微觀察,這時,我們就要制作臨時裝片。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臨時裝片的制作與觀察。”

二、講授新課:

1、臨時裝片的制作:

(1)讓學生按要求將顯微鏡安放好,對好光,準備使用。

(2)介紹實驗用具及其用途:載玻片、蓋玻片、滴管、碘酒……等等。

(3)制作臨時裝片:教師先示范并強調注意事項,學生跟著教師一步一步完成。

強調:①擦拭的重要性。

②滴水太少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影響觀察,滴水太多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

③撕取或洋蔥鱗葉表皮,以0.5cm×0.5cm為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鑷子將其仔細展平。

④蓋玻片時防止出現氣泡及氣泡的識別。

⑤調焦觀察應嚴格按照顯微鏡的操作規(guī)程進行,為在急于看臨時裝片的內容

(4)在完成后可讓學生獨立地再做一次。

(5)小結,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可歸納為“擦”、“滴”、“取”、“放”、“蓋”、“染”、“觀”等(染色不是必須的基本步驟)。

2、臨時裝片的觀察及植物細胞的結構:

(1)出示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與掛圖所示相對應的各個結構,并認清它們的位置。

(2)老師利用掛圖和細胞立體模型來講述細胞各結構的特點、位置和基本功能。

注意:①講述順序應由表及里。

②明確細胞壁只起支持和保護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動的,而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則是生活著的。

第2課時: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及觀察

一、引入:先讓一位同學,指出植物細胞結構掛圖中的各部分結構,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教師總結,并在黑板上畫出植物細胞示意圖。引出課題:“組成動物的細胞又是怎樣的呢?”

二、講授新課:

1、臨時裝片的制作:

(1)閱讀課本中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指出與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不同的步驟。教師總結。

(2)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2、臨時裝片的觀察及動物細胞的結構:

(1)提問:動物細胞在結構上與植物細胞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組織學生對照掛圖觀察臨時裝片,并進行討論。

(2)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口腔上皮細胞示意圖,邊總結動物細胞的結構。并組織學生對照板圖得出結論: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壁、細胞核。

3、小結:由此可見,細胞是植物體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4、畫生物圖的要求:(結合板圖講解)

要求:

(1)真實。

(2)注意圖的大小、比例。在圖紙上的位置要恰當、美觀。

(3)畫好圖后,要注明各部分結構的名稱。指示線應水平畫在圖的右側,指示線末端注明名稱,字跡要工整。圖的下方,要注明這個生物圖的名稱及放大倍數。

(4)用3H鉛筆。

(5)較暗部分用密集的鉛筆點來表示。明亮部分則用稀疏的鉛筆點來表示。(點點時,要求鉛筆與紙面垂直,點出來的點應是細圓點。)

要求學生對照顯微鏡下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畫生物圖。

第3課時:生物的生長

導入:

先請學生描述生活中熟悉的生物生長的現象。提出問題: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引出課題:生物的生長是由基本單位——細胞的某些改變引起的。

講述新課:

一、設置學習情景:

提出問題:一粒種子長成一棵蒼天大樹,生物體內的細胞會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總結:生物體的生長是體內細胞增多和增大的結果。

二、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1、利用掛圖、錄像或課件,組織學生學習細胞的生長的過程。(錄像或課件可以讓直接學生建立動態(tài)的認識)觀察后提出問題:細胞在生長各部分的結構有什么變化?組織學生觀察、討論、發(fā)言。教師總結:細胞的生長主要是細胞內液泡增大的結果。

2、通過提出問題:細胞的生長是否一直生長下去?組織學生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此問題(詳見附錄)。教師總結:對于體積相同的個體,如果組成的單位結構最小,總的表面積就越大。

3、利用掛圖、錄像或課件,組織學生學習細胞的分裂。組織學生觀察不同細胞的不同分裂方式、討論細胞的分裂有什么共同特點?教師總結: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一分為二,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植物細胞在中部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

4、小結:由于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生物體由小長大。

四、設置新情景,引出下節(jié)課題。

提出問題:生物體內的細胞形態(tài)是否都一樣?是否都具有分裂能力?引導學生觀察葉橫切切片,得出結論:生物體內的細胞的形態(tài)是不相同的。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板書:

第二節(jié)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一、臨時裝片的制作與觀察:

制作步驟:擦、滴、放、蓋、染、觀

二、植物細胞的結構:

三、動物細胞的結構:

四、生物的生長

細胞體積的增大→細胞的生長:

細胞數目的增多→細胞的分裂

附:

請按要求完成下列計算:

1、正方體邊長=4cm

總體積=

總面積=

2、各正方體邊長=2cm

總體積=

總面積=

3、各正方體邊長=1cm

總體積=

總面積=

結論:

探究活動

一、對胞間連絲的觀察

實驗課題:茄科植物胞間連絲的觀察

實驗目的:認識多細胞植物體的活細胞通過胞間連絲相互聯系。

實驗材料:新鮮的紅辣椒果實、顯微鏡、刀片、載玻片、蓋玻片、紅墨水

實驗步驟:

用刀片沿新鮮的紅辣椒的果皮表面平行方向,切取一薄片(或把辣椒的果皮里面朝上平放桌面上,用快刀刮去肥厚物質,使之很薄),加碘液染色制片觀察。在高倍鏡下,可以看見其表皮是由不太規(guī)則的細胞群構成的,細胞中有著淡黃色的細胞質。細胞壁很厚,著深黃色,壁上有小孔(紋孔),孔里有細胞質絲穿過。此實驗可用紅墨水染色30分鐘,然后吸去多余的染料,加水封片鏡檢,可見其細胞質被染成粉紅色。也可觀察到紋孔和胞間連絲。

更多信息請查看初中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初一生物教學計劃:細胞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