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禮儀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們常常為生活在“禮儀之邦”而感到自豪?!岸Y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薄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這些古訓,婦孺皆知,爛熟于心。但是,我們有時也會因為周遭的種種現象而產生幾分羞怯。抬眼望去,花枝招展,時髦出位,衣冠不整,著裝怪異,五花八門的穿戴不時映入眼簾;側耳聽來,大呼小叫,高聲喧嘩,污言穢語,嘻嘻哈哈,各種語言“噪音”回響耳邊。這些鏡頭,出現在私下場合,不足為奇。出現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合,就令人搖頭側目了。如此種種,令人不禁發(fā)出慨嘆:難道人們真的不知禮儀為何物?
文明社會需要禮儀。禮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合乎禮制的行為規(guī)范,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準則。這種規(guī)范準則,既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明文確定的,也有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它是社會文化和文明的標志,是約定俗成的人際交往準則,也是文明道德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形式。
禮儀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大至國家之間的往來,召開大型國際會議,舉行隆重典禮儀式;小至個人之間的交往,一個握手、一聲問候。政治生活、社會活動、公共事務、人際往來,都需要有禮儀規(guī)范的約束。由此而來,產生了國務禮儀、政務禮儀、商務禮儀、外事禮儀、社交禮儀、家庭禮儀、習俗禮儀,等等。而種種禮儀當中,公務禮儀是和公務活動、職業(yè)行為聯系在一起的,直接影響公務活動的結果,因而對它的要求最為嚴格。
公務禮儀是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務禮儀既來源于國家和各級機關的法律法規(guī)及制度條文,又來源于許多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由于公務活動需要“公事公辦”,更多的是工作往來和業(yè)務關系,照章辦事是它的基本要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和感情交流,加上利益關系、角色沖突和地位職務的不同,人際關系相對復雜。如果不用一定的禮儀加以規(guī)范,容易形成緊張的工作氛圍和人際環(huán)境,影響工作業(yè)績和辦事效率。
禮儀反映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貌。遵守公務禮儀在實踐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主要有:
規(guī)范公務活動。公務禮儀是公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除了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外,不少是有關法規(guī)條文所明文規(guī)定了的,要求公務人員應該怎么做和不應該怎么做,為公務人員提供處事待人的標準和模式。例如,怎樣辦理公文,怎樣組織會議,怎樣接待來訪者,怎樣調查研究,等等。遵守有關禮儀,對公務活動起到一種規(guī)范約束作用。
促進溝通交流。在公務活動中,遵守禮儀規(guī)范,可以改善人際關系,促進交流和了解。尊重別人,待之以禮,使人正常合理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良好的禮儀形象,能夠給人以美感和好感,有利于消除隔閡和阻滯,營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圍,形成一種穩(wěn)定融洽的關系,促進互相之間的交往與交流。強化活動效果。公務活動需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進行。違反有關規(guī)定,不遵守有關禮儀,就無法保證公務活動的正常進行,活動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有時甚至無法實現目標。生活中就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一位縣長拿著支票到某集團公司訂貨,辦公室人員對這位縣長說:“我們×總等一下接見你。”縣長一聽“接見”兩字,起身就走,拂袖而去。公司老總狂妄自大,身邊人員無禮,送上門來的客人也給趕跑了。如果工作人員以禮相待,結果就大不一樣。
塑造組織形象。公務人員在公務禮儀活動中,是社會化和組織化的個人,他的待人接物、言談舉止是代表組織的,一舉一動都決定著、影響著組織的形象。如果一個單位的工作人員對人冷淡,傲氣十足,說話拿腔拿調,擺官架子,辦事拖沓,甚至諸多刁難,就像老百姓批評某些部門那樣“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這種典型的衙門作風會敗壞組織聲譽,影響組織形象。
良好的禮儀形象,是一個人音容笑貌、言談舉止、著裝打扮、氣質修養(yǎng)等方面給人美好的印象。禮儀形象的形成和塑造,和家族遺傳、家庭教育、環(huán)境熏陶、文化背景有關。我們承認先天條件的差異,更強調后天的培養(yǎng)和提高。禮儀形象的塑造,需要尋找途徑和方法。提高個人禮儀素質的途徑主要有:
堅持以德立身。道德是立身之本。禮儀作為一種行為準則,是道德的重要內容之一。一個有道德的人,往往是識禮、守禮的人,一定是時時、事事、處處遵守禮儀規(guī)范的人。作為公務人員,需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需要有良好的政治道德,堅持真理,光明磊落,維護團結,顧全大局;需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敬業(yè)樂業(yè),忠于職守,鉆研業(yè)務,遵守紀律;需要有公德心,遵守秩序,愛護公物,熱心公益,保護環(huán)境;需要有良好的個人品德,自尊自愛,誠實守信,與人為善,助人為樂。通過刻苦學習,實踐磨煉,借鑒榜樣,完善自我,不斷提高道德水平。
夯實文化之基。良好的禮儀形象,是以廣博的文化知識為基礎的。一個人的禮儀形象,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文化素養(yǎng)。一個胸無點墨、不學無術的人,任憑他天生麗質,貌若天仙,只會一張口一個笑話,一舉手一個別扭,更說不上有良好的氣質、優(yōu)雅的風度了。作為公務人員,首先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特別是文化基礎知識,包括語言基礎、科學知識、歷史地理知識等,還要有一定的理論和法規(guī)基礎知識。其次要有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也就是和職業(yè)活動密切相關的知識。此外,還要有一定的輔助性知識,適當拓寬知識面。只有形成一個優(yōu)化的知識結構,才能為從事職業(yè)活動提供基礎,也為開展禮儀活動、塑造禮儀形象提供基礎。
培養(yǎng)禮儀品質。禮儀品質是社會禮儀規(guī)范在人的思想和行動中的體現,是人在禮儀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特征和傾向,它是禮儀行為的綜合表現。禮儀規(guī)范是一種非法律規(guī)范,需要靠社會輿論、社會風尚的力量來實現。而作為公務人員,需要從我做起,嚴格自律。需要全面認識自我,正確認識自己的先天條件,審視自己的禮儀形象是否符合社會、時代和公務活動的要求,找出差距,不斷完善自我。同時,必須在禮儀活動實踐中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禮儀習慣,使遵守禮儀規(guī)范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不是一時一事的偶爾為之,或者今天一個樣,明天另外一個樣。
提高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這兩種能力在禮儀活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在公務活動中,運用口語交流思想,傳達信息是最基本的方式。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不僅反映一個人的基本能力,也體現一個人的禮儀素養(yǎng)。說話準確、簡潔、得體、文明,有助于樹立良好的禮儀形象。運用書面形式處理公務,有時也需要以禮儀文書作為活動載體,這就需要掌握各種常見文體,特別是禮儀文書的寫作方法,能寫出規(guī)范得體的應用文書。提高表達能力,需要多學習,多訓練,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jié)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