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萃取法:兩相溶劑提取又簡稱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分配系數(shù)的不同而達到分離的方法。萃取時如果各成分在兩相溶劑中分配系數(shù)相差越大,則分離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親脂性的物質,一般多用親脂性有機溶劑,如苯、氯仿或乙醚進行兩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親水性的物質,在親脂性溶劑中難溶解,就需要改用弱親脂性的溶劑,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還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適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親水性。提取黃酮類成分時,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兩相萃取。提取親水性強的皂甙則多選用正丁醇、異戊醇和水作兩相萃取。不過,一般有機溶劑親水性越大,與水作兩相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為能使較多的親水性雜質伴隨而出,對有效成分進一步精制影響很大。
兩相溶劑萃取在操作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先用小試管猛烈振搖約1分鐘,觀察萃取后二液層分層現(xiàn)象。如果容易產生乳化,大量提取時要避免猛烈振搖,可延長萃取時間。如碰到乳化現(xiàn)象,可將乳化層分出,再用新溶劑萃取;或將乳化層抽濾,或將乳化層稍稍加熱;或較長時間放置并不時旋轉,令其自然分層。乳化現(xiàn)象較嚴重時,可以采用二相溶劑逆流連續(xù)萃取裝置。
2)水提取液的濃度最好在比重1.1~1.2之間,過稀則溶劑用量太大,影響操作。
3)溶劑與水溶液應保持一定量的比例,第一次提取時,溶劑要多一些,一般為水提取液的1/3,以后的用量可以少一些,一般1/4-1/6.
4)一般萃取3~4次即可。但親水性較大的成分不易轉入有機溶劑層時,須增加萃取次數(shù),或改變萃取溶劑。 萃取法所用設備,如為小量萃取,可在分液漏斗中進行;如系中量萃取,可在較大的適當?shù)南驴谄恐羞M行。在工業(yè)生產中大量萃取,多在密閉萃取罐內進行,用攪拌機攪拌一定時間,使二液充分混合,再放置令其分層;有時將兩相溶液噴霧混含,以增大萃取接觸,提高萃取效率,也可采用二相溶劑逆流連續(xù)萃取裝置。
2.逆流連續(xù)萃取法:是一種連續(xù)的兩相溶劑萃取法。其裝置可具有一根、數(shù)根或更多的萃取管。管內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銹鋼絲圈填充,以增加兩相溶劑萃取時的接觸面。例如用氯仿從川楝樹皮的水浸液中萃取川楝素。將氯仿盛于萃取管內,而比重小于氯仿的水提取濃縮液貯于高位容器內,開啟活塞,則水浸液在高位壓力下流入萃取管,遇瓷圈撞擊而分散成細粒,使與氯仿接觸面增大,萃取就比較完全。如果一種中草藥的水浸液需要用比水輕的苯、乙酸乙酯等進行萃取,則需將水提濃縮液裝在萃取管內,而苯、乙酸乙酯貯于高位容器內。萃取是否完全,可取樣品用薄層層析、紙層析及顯色反應或沉淀反應進行檢查。
3.逆流分配法(CounterCurrentDistribution,CCD):逆流分配法又稱逆流分溶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逆流分配法與兩相溶劑逆流萃取法原理一致,但加樣量一定,并不斷在一定容量的兩相溶劑中,經多次移位萃取分配而達到混合物的分離。本法所采用的逆流分布儀是由若干乃至數(shù)百只管子組成。若無此儀器,小量萃取時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預先選擇對混合物分離效果較好,即分配系數(shù)差異大的兩種不相混溶的溶劑。并參考分配層析的行為分析推斷和選用溶劑系統(tǒng),通過試驗測知要經多少次的萃取移位而達到真正的分離。逆流分配法對于分離具有非常相似性質的混合物,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操作時間長,萃取管易因機械振蕩而損壞,消耗溶劑亦多,應用上常受到一定限制。
4.液滴逆流分配法:液滴逆流分配法又稱液滴逆流層析法。為近年來在逆流分配法基礎上改進的兩相溶劑萃取法……對溶劑系統(tǒng)的選擇基本同逆流分配法,但要求能在短時間內分離成兩相,并可生成有效的液滴。由于移動相形成液滴,在細的分配萃取管中與固定相有效地接觸、摩擦不斷形成新的表面,促進溶質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故其分離效果往往比逆流分配法好。且不會產生乳化現(xiàn)象,用氮氣壓驅動移動相,被分離物質不會因遇大氣中氧氣而氧化。本法必須選用能生成液滴的溶劑系統(tǒng),且對高分子化合物的分離效果較差,處理樣品量小(1克以下),并要有一定設備。應用液滴逆流分配法曾有效地分離多種微量成分如柴胡皂甙原小檗堿型季銨堿等。液滴逆流分配法的裝置,近年來雖不斷在改進,但裝置和操作較繁。目前,對適用于逆流分配法進行分離的成分,可采用兩相溶劑逆流連續(xù)萃取裝置或分配柱層析法進行。
更多信息請查看醫(yī)學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