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jiàoérshā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56歲的孔子擔任魯國的大司寇,他上任時頒布了三大法令,實行實價買賣,男女分道而行,款待外國人。當時少正卯出來反對被抓,手下問孔子殺不殺,孔子一向推行“仁政”,主張教育,認為“不教而殺謂之虐?!本桶阉ト肜沃?。
【出處】不教而殺謂之虐。《論語·堯曰》
【解釋】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不教而誅
【反義詞】諄諄教誨
【成語例句】
◎儒家譴責法家"不教而殺謂之虐"(《論語·堯曰》),道家認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七十四章)法家管理者為了維持尊嚴和秩序,求助于鐵面無私、寡恩慘淡的獎懲制度,求助于強化軍事力量和國家機器。
更多信息請查看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