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訴訟中,被告無權:
A.提出上訴 B.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jù)
C.作出停止執(zhí)行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 D.改變自己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
2.公文的成文時間通常是:
A.領導簽發(fā)時間 B.完成草稿時間
C.印發(fā)時間 D.用印時間
3. “批復”適用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請求批準和答復審批事項。
A.正確 B.錯誤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在行政訴訟中,被告方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其享有的權利主要有:(1)經法院許可,有權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員發(fā)問的權利;(2)有權辯論、查閱補正庭審筆錄;(3)申請保全證據(jù)和延長期限的權利;(4)提出上訴和撤回上訴的權利;(5)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判決、裁定的權利,以及停止或改變自己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權利。但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jù),因為在行政關系中,本來原被告雙方的地位就不對等。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成文日期指會議通過或者發(fā)文機關負責人簽發(fā)的日期,是公文的生效日期,也即黨政機關公文生效的重要標志。聯(lián)合行文時,署最后簽發(fā)機關負責人簽發(fā)的日期。故本題答案為A。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函是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相互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或者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事項時所使用的公文。批復適用于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故本題說法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