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運動系統(tǒng)
一、概述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保持人體健康。
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骼、肌肉和骨連接構成??梢曰顒拥墓沁B接叫關節(jié)。肌肉跨過關節(jié),由兩端的肌腱與骨相連,并包圍著骨骼。肌肉收到腦發(fā)出的信號而收縮,通過肌腱牽拉骨骼,以關節(jié)為支點,產生相應的動作。此外,骨骼還起著支持人體、保護內臟器官和造血等功能。
(一)骨骼
人體有206塊骨。
骨骼(圖2.6),以脊柱為中心,支撐著身體。從正面看,一個人的軀干是挺直的,從側面看脊柱有四道生理性彎曲。這些彎曲可以減輕運動時對腦的沖擊力,保護腦組織;能夠平衡身體,并能負重(圖2.7)。
骨的基本構造包括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層薄膜,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骨膜還有大量成骨細胞,可使骨長粗。骨膜內堅韌的結構就是骨質。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內,能制造血細胞。
骨的成分主要包括無機鹽和有機物。無機鹽主要是鈣、磷化合物,使骨堅硬;有機物主要有骨膠原等蛋白質,使骨有韌性和彈性。
(二)肌肉
肌肉可分為骨胳肌、平滑肌和心肌。骨骼肌能接受大腦的指令而收縮、舒張,使人體產生各種運動,因此又稱隨意肌。面部的表情肌附著于皮膚,能自如活動,也屬骨骼肌。平滑肌分布于內臟器官,不受意識支配,又稱不隨意肌。心肌只存在于心臟,能自動、有節(jié)律地收縮、舒張,產生有節(jié)律地一搏動。
肌肉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和蛋白質等物質。成年人肌肉約占體重的40%;年齡越小,肌肉所占體重比例越低,肌肉中水分越多。
肌肉呈紅色,是因為伴隨有大量血管。人稱骨胳肌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就是因為肌肉收縮時能擠壓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
肌肉收縮產生力量,力量來源于肌肉中蛋白質、葡萄糖等儲備的能量。經常鍛煉,可使肌肉豐滿,能源儲備充足,力量增強。
(三)關節(jié)
骨連接主要有3種形式:
1.直接連接。如顱骨,骨與骨之間有骨縫,隨年齡增長,骨縫逐漸骨化。
2.半直接連接。如椎骨,骨與骨之間的連接物是橡膠樣的軟骨,使脊柱既能支撐身體,又有彈性,能在一定范圍內活動。
3.關節(jié)。這是四肢骨之間及軀干骨之間連接的主要形式。
關節(jié)包括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圖2.8)。
關節(jié)面包括關節(jié)頭和關節(jié)窩,二者相互嵌合,表面有軟骨,可減少活動時產生的摩擦和震動。包圍著關節(jié)面的纖維組織,叫關節(jié)囊,能保護關節(jié),關節(jié)囊外有韌帶,起固定關節(jié)的作用。關節(jié)囊與關節(jié)面之間的間隙,稱關節(jié)腔,充滿滑液,能潤滑關節(jié)。
機體不同部位的關節(jié),結構不盡相同,所以活動范圍及牢固程度也不同。如髖關節(jié)的關節(jié)窩很深,關節(jié)頭呈球狀,大部分嵌合在一起,因此牢固性很強而活動范圍較小,使大腿的活動遠不及上肢靈活,但能牢固支撐身體。上肢肩、肘、腕部關節(jié)因關節(jié)窩較淺,活動范圍較大,能內伸外展、旋轉自如,但牢固性較差,受外力作用時,容易脫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