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見微知著 守正待時
【原文】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譯文】一支隱伏很久的鳥,一旦飛起來必能飛得很高;一棵開得很早的花木,等到凋謝時也必然凋謝得很快。人只要能明白這種道理,即可以免除懷才不遇的憂慮,也可以消解急于求取功名利祿的念頭。
【解說】做人要先抑后揚,“不鳴則已,一鳴沖天”。常懷此心志,就不會為自己現(xiàn)在不得志而抑郁煩躁,反而會靜下一顆心,為將來積蓄力量。只要你對這個制度充滿信心,你還用擔心沒有伸展大智的機會嗎?當年諸葛亮隱居南陽,“樂躬耕于壟畝兮,以待天時”。直待劉備三顧茅廬,方為隆中之對,指點天下大勢。
【例解】勤廉“莽知縣” “惠政”解民苦“官不勤職,咎有難辭。”這是清朝乾隆年間湖南寧遠縣知縣汪輝祖的一句名言,也是他為官的座右銘。汪輝祖(1730—1807),字煥曾,號龍莊,晚號歸廬。浙江蕭山人。年輕時曾“入州縣掌書記”,充當州縣官的幕僚,并以“持正不阿,為時所稱”。乾隆三十一年(1766)進士,授湖南寧遠縣知縣。由于有在官場的經(jīng)歷,汪輝祖上任之初便公開向百姓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要勤于政務。上對得起朝廷,下對得起黎民百姓。并明確提出:“官不勤職,咎有難辭?!睂嶋H上,這也是他的就職宣言。在封建社會晚期,當眾多官員都在醉生夢死、貪贓枉法的情況下,汪輝祖能公開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并把自己的行動置于百姓的監(jiān)督之下,這還是需要些勇氣的。汪輝祖做官的時間并不長,但他確實是按照自己的話去做的。他處理政務事必躬親,從來不假他人之手。據(jù)阮元《循吏汪輝祖?zhèn)鳌罚糨x祖到任之后,即“延見紳耆,問民疾苦,四鄉(xiāng)廣狹肥瘠、人情良莠皆籍記之。然后教民多種植,知禮讓,惜廉恥。誡昏(婚)禮之費,而民知儉;禁喪禮之酒,而民知哀。鄙陋之俗,翕然丕變。”以上記載不免有溢美之詞,但汪輝祖以勤職自勉,處理政務事必躬親卻是事實。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任官有“惠政”,同時得到了百姓的信賴。汪輝祖“惠政”之突出者,即判案公允。這與他認真研究律法,親自查閱案卷,注重調(diào)查了解情況是分不開的。同時,在辦案中,他還“尤善色聽”,從而保證了審案不先入為主,并不受他人影響。因此,“決獄皆曲當”,人稱“神明”。對此,汪輝祖還不滿意。為了不造成冤獄,“每決獄,縱民觀聽”,判決之后,也還經(jīng)常詢問堂下觀者是否允當。他在寧遠的幾年中,處理了眾多案件,大都為百姓所稱贊。更為可貴的是,汪輝祖審案不僅注意判決之公允,而且還特別注意對犯人的教育。他常在判決之后對犯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其改惡從善。阮元的《循吏汪輝祖?zhèn)鳌酚腥缦掠涊d:遇罪人當予杖,呼之前曰:“若律不可逭,然若受父母膚體,奈何行不肖虧辱之?”再三語,罪人泣,君亦泣?;?qū)Σ菊叻创埖帽H?。去卒改行為善。汪輝祖判案遠近聞名,以至“他邑有訟,聞移輝祖鞫之者。皆大喜”。汪輝祖另一個突出的“惠政”,即解決了寧遠的食鹽問題。寧遠縣一直是由政府控制,行銷淮鹽,而淮鹽價格昂貴,比鹽商私行銷售的粵鹽高出幾倍。因此,寧遠百姓多食粵鹽。但是,粵鹽的買賣在當時的寧遠縣是違反清政府有關(guān)食鹽銷售法的。因此,上官經(jīng)常派營弁偵捕,以至“人情惶憂”。汪輝祖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深感為百姓解除疾苦乃當官之要務,于是下決心解決百姓的食鹽同題。他走出官府,親自調(diào)查了私鹽的銷售情況,以及百姓的意愿,制定了妥善的改革方案。他一方面向上司呈文,指出“鹽愈禁則值日增。夫私不可縱,而食淡可虞”。請求上司允許在寧遠改售粵鹽。同時在縣內(nèi)張貼告示,聲明:凡鹽商少量銷售粵鹽,一次不超過十斤者,聽其便。很快,寧遠的食鹽問題得到了改善,百姓拍手稱快。但是,上司派出的偵弁卻上告汪輝祖故意放縱走私。汪輝祖敢做敢為,據(jù)理力爭。后來,湖廣總督畢沅了解了這一情況,不僅佩服汪輝祖的膽量,而且十分贊賞他的做法,于是下令嘉獎,并“立弛粵鹽禁”。這件事在當時影響頗大,汪輝祖也因此受到輿論的贊揚,被稱為“莽知縣”。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