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樂書
來源:易賢網(wǎng) 閱讀:993 次 日期:2014-04-10 15:29:42
溫馨提示:易賢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了“史記:樂書”,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

全國各地區(qū)事業(yè)單位公務(wù)員考試信息咨詢QQ及各地區(qū)考友QQ交流群

 

 

【說明】什么是樂?《正義》認為“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歲有萬物成熟,……咸謂之樂”。意思是,凡自然界中事物的一切差異與活諧,通通叫做樂。這與前篇禮的定義一樣,是后世儒者故弄玄虛,非司馬遷書的本意。司馬遷所說的樂與如今所說的音樂之樂大致是相通的,它包括歌、舞和有關(guān)的器具(樂器和舞具)三部分;還認為樂是由于客觀事物被人感知以后產(chǎn)生的,這也是正確的。但也有所不同,首先,他把樂與音、聲做了嚴格區(qū)分,認為心感于物而動,產(chǎn)生聲;聲與聲相感應(yīng),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叫做音;人因音而生歡樂,甚至翩翩而舞,都叫做樂。所以他說:“樂(yuè,去聲月)者,樂(lè,去聲勒)也”。就是說,只有使人歡樂的音樂才是司馬遷所說的樂(yuè)。而且,這種歡樂不是人情的自然流露,而是受著一定意識形態(tài)的制約,符合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雖無可樂(lè)也是樂(yuè),否則,縱能使內(nèi)心喜樂也不是樂(yuè)。因此又說:“樂者,所以導樂(lè)也”,是指導人心歡樂的一種規(guī)范。在“魏文侯”章中,把令人昏昏欲睡、毫無樂趣的古樂稱為德音,認為是典型的樂,而令人樂不知疲的鄭、衛(wèi)、齊、宋等國的音樂只說是“溺音”,(即今所謂靡靡之音),就是這個緣故。

司馬遷之前對樂的認識并不是統(tǒng)一的?!秴螛反呵铩肪驼f,道生萬物,萬物凡有形體者滿足和、適兩個條件就能發(fā)聲,有聲就能成樂,意識形態(tài)的條件被完全排除了,把樂分成大樂、侈樂、古樂等名目,認為“亡國戮民非無樂(yuè)也,其樂(yuè)不樂(lè)”。這與樂書說的“樂者,樂也”的定義截然不同。

《史記·樂書》分作四個部分,前七個自然段(劃分自然段的標準是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中凡另起行者為一段,惟回答部分,一問一答為一段)是司馬遷的總論;8-49段是詳論,與《禮記·樂記》中的文字大體相同;50-55段是褚先生的評論誤入正文者;56段“太史公曰”以后的文字是結(jié)尾,為司馬遷的評論。第二部分是全篇重點?!抖Y記·樂記》孔穎達的序文說,古樂書在周末時散失了,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劉德與諸儒生采集周官及諸子書中有關(guān)樂事者,撰成《樂記》24卷,到漢成帝時劉向校書得23卷,且與流傳者有所不同?!抖Y記》截取其中11卷合為一篇,名《樂記》,其余12卷漸次失傳,只有卷名保留在劉向《別錄》之中。《禮記·樂記》鄭玄序所列篇目與《別錄》相同,顯系錄自《別錄》,而《禮記·樂記》中的篇目次第又與鄭序不同。按《正義》所說,《禮記·樂記》是公孫尼子所撰,《史記》缺《樂書》篇,褚先生取公孫尼子文而升降顛倒其篇次以補之。以《樂書》與今傳十三經(jīng)本《禮記·樂記》比較,除篇次不同外,相異處尚有171字,部分是語詞、虛字有繁簡,其余多半是古今字之不同,僅此即可知《樂書》所據(jù)本比《禮記·樂記》更為古遠。再以《禮記·樂記》中的內(nèi)容與鄭序中的篇目名對照,推想《別錄》見到的《樂記》,即劉德及諸儒生所撰的《樂記》的情況,以與《樂書》相比較,二者的不同見下表:

由表可見,《樂書》與《樂記》的不同:一是《樂書》把《樂記》的第(七)章提到(五)、(六)章之前,使與第(四)章并列;二是把第(十)章提到第(八)章之前,使與(五)、(六)章合為一段,另使(八)、(九)、(十一)章合為一段;三是把第(六)章中的第5段歸入第(四)章;四是將第(四)章的第4段作為過渡語放在(七)、(五)兩章之間,從表中“內(nèi)容”和“備注”兩欄不難看出,這樣處理比《別錄》中的《樂記》更為合理,說明《樂書》的作者比編訂《禮記》的河間獻王和眾儒生們高明得多,更非后世那些奉儒經(jīng)為圭臬的學者所能及。因此,說《史記·樂書》是褚先生所補,難以令人置信。

說《樂書》的第三部分是褚先生所補,是由于褚先生補書有幾個明鮮特征。首先是見識粗鄙,與司馬遷語絕不相類。如第50自然段說天人相通、善惡有報等,迂腐之極,51段說舜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紂為北鄙之音而亡國,是由于南方主夏,是“生長之音”;北是敗北的意思等,因文字而加敷會,無論《樂書》或《樂記》都無如此荒唐之言,第52段又講了衛(wèi)靈公于濮水之上得師延遺作的怪誕故事,雖有所本,必非司馬遷所屑于言。其次是語言粗鄙,多有詞不達意者,而且他有句口頭禪,動輒“豈不偉哉”,“何其弘也”之類。所以,褚先生的大作,一般是不難判斷的。

【譯文】

太史公說:“我每讀《尚書·虞書》,讀到君臣互相告誡、勞勉,天下由此得到一些安寧,而股肱之臣不良,就萬事毀壞,不能成功,常常被感動得涕淚交流。周成王作《頌》,推原自身所受的懲創(chuàng),為家中所遭遇的禍難而悲痛,怎可說不是戰(zhàn)戰(zhàn)驚驚,善守善終呢?在上位的君子若不為簡約的政治,就會修治功德,自強不息,否則自滿自足,就會廢棄禮儀。逸能不忘當初的勞苦,安能想到創(chuàng)始時的艱難,處身于安樂之中而歌頌勤苦,不是有大道德的人有誰能夠這樣!《書傳》說“治定功成,禮樂乃興”。天下治民的政策推行得愈是深入人心,愈接近于德化的境界,人的喜樂(lè,去聲,勒)就愈益不同。滿而不損就會外溢,盈不扶持就會傾倒。大凡作樂(yuè,月)的原因,是為了節(jié)制歡樂。使君子以謙虛退讓為禮,以自損自減為樂(lè,去聲,勒),樂(yuè,月)的作用就在于此啊。由于地域不同,性情習俗也不相同,所以要博采風俗,與聲律相諧調(diào),以此補充治道的缺陷,移易風化,幫助政教的推行。天子親臨明堂觀樂(yuè,月),而眾百姓能受樂的感化而洗蕩、滌除人性中的邪惡和污穢,采取健康、飽滿的人性,以整飭其性情。所以說習正派、文雅的誦歌則民風正,激烈呼號的音聲興起則士心振奮,鄭、衛(wèi)的歌曲使人心生邪念。等到樂(yuè,月)與情性調(diào)諧和合,鳥獸盡受感動,何況懷五常之性,含好惡(wù,誤)之心的人?受樂(yuè,月)的感染更是自然之勢了。

治國的方法有缺陷,而使鄭國的音樂興起,分封和世襲的君王,顯名望于相鄰州地,卻爭以鄭音相高。自從孔子不能與齊國的女優(yōu)人并容于魯國,雖然他退出魯國政界,整理雅正的音樂以誘導世人,作《五章》的歌曲以譏刺時事,猶不能感化世人。日復一日,遲遲延續(xù)到戰(zhàn)國時期,諸侯封君仍流連沉湎,遂至往而不能復返,終至于身死家亡,國土被秦兼并。

秦二世更加喜好以音聲為娛樂。丞相李斯諫說道:“放棄《詩》《書》所載道理,極力肆意于音聲和女色,是引起殷代賢臣祖伊憂懼的原因;輕視細小過失的積累,恣意于長夜的歡樂,是殷紂王滅亡的原因?!壁w高說:“五帝、三王的樂曲各不相同,表明彼此不相沿襲。而上自朝廷,下百姓,得以同歡喜,共勤勞,非音樂上下的和順歡悅不能相通,結(jié)節(jié)的恩澤不能流布,各自同樣是一世的教化,超度時俗的音樂。難道一定要有產(chǎn)華山的耳駿馬,然后才能遠行嗎?”秦二世以為趙高說得對。

漢高祖討平淮南王黥布的叛亂,回兵路過沛郡時,作了《三侯之章》的詩歌,命兒童歌唱。高祖死后,命沛郡得以四時祭祀宗廟時,以此詩為歌舞樂曲。歷孝惠、孝文、孝景帝無所變更,樂府中不過是演習舊有樂曲罷了。

今皇帝即位后,作《郊祀歌十九章》,命侍中李延年次第配曲,因封拜李為協(xié)律都尉官。當時通一經(jīng)的儒士們不能單獨解釋歌辭含意,必會集五經(jīng)各名家,共同講習、研讀,才能貫通、明瞭辭的內(nèi)容,歌辭中許多是出自《爾雅》的文字。

漢代朝廷常常在正月的第一個辛日祭祀太一神于甘泉宮,從黃昏開始夜祀,到黎明時結(jié)束。時常有流星劃過祠壇上的夜空。使男女兒童共七十人一起歌唱。春季唱《青陽》歌,夏季唱《朱明》歌,秋天唱《西暤》歌,冬天唱《玄冥》歌。歌辭世間多有流傳,所以不再記述。

又曾在渥洼水中得神馬,復配曲為《太一之歌》。歌曲說:“太一神的賜與喲有天馬降下,汗流如血喲口吐赭色涎沫,從容馳騁喲已過萬里,誰能匹敵喲惟有與龍為友”。此后兵伐大宛得到千里馬,名為蒲梢,次序其韻作成歌曲;歌詞是:“天馬來喲遠自西極,經(jīng)萬里喲歸于有德,承神靈之威喲收降外國,涉過流沙喲四夷臣服?!敝形炯橱鲞M諫說:“凡王者作樂,上以繼承祖宗功業(yè),下以感化億萬百姓。如今陛下得到一匹馬,又是作詩又是作歌,還要作為祭祖的郊祀歌,先帝和百姓怎能知道這樂歌的含意呢?”今皇帝聽了默默無言,心中不悅。丞相公孫弘說:“汲黯誹謗圣朝制度,罪當滅族”。

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產(chǎn)生的。而人心的變動,是物造成的。心有感于物而變動,由聲表現(xiàn)出來;聲與聲相應(yīng)和,才發(fā)生變化;按照一定的方法、規(guī)律變化,就叫做音;隨著音的節(jié)奏用樂器演奏之,再加上干戚羽旄以舞之,就叫做樂(yuè,月)了。所以說樂是由音產(chǎn)生的,而其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因此,被物所感而生哀痛心情時,其聲急促而且由高而低,由強而弱;心生歡樂時,其聲舒慢而寬緩;心生喜悅時,其聲發(fā)揚而且輕散;心生憤怒時,其聲粗猛嚴厲;心生敬意時,其聲正直清亮;心生愛意時,其聲柔和動聽。以上六種情況,不關(guān)性情,任誰都會如此,是感于物而發(fā)生的變化,所以先王對外物的影響格外慎重。因此說禮用以誘導人的意志,樂用以調(diào)和人的聲音,政用來統(tǒng)一人的行動,刑用來防止奸亂。禮樂刑政,其終極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齊同民心而使出現(xiàn)天下大治的世道啊。

凡是音,都是在人心中生成的。感情在心里沖動,表現(xiàn)為聲,片片段段的聲組合變化為有一定結(jié)構(gòu)的整體稱為音。所以世道太平時的音中充滿安適與歡樂,其政治必平和;亂世時候的音里充滿了怨恨與憤怒,其政治必是倒行逆施的;滅亡及瀕于滅亡的國家其音充滿哀和愁思,百姓困苦無望。聲音的道理,是與政治相通的。五聲中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zhī,只)為事,羽為物。君、臣、民、事、物五者不亂,就不會有敝敗不和的音聲。宮聲亂則五聲廢棄,其國君必驕縱廢政;商聲亂則五聲跳擲不諧調(diào),其臣官事不理;角聲亂五音譜成的樂曲基調(diào)憂愁,百姓必多怨憤;徵音亂則曲多哀傷,其國多事;羽聲亂曲調(diào)傾危難唱,其國財用匱乏。五聲全部不準確,就是迭相侵陵,稱為慢。這樣國家的滅亡也就沒有多少日子了。鄭國、衛(wèi)國的音聲,是亂世之音,可與慢音相比擬;桑間濮上的音聲,是亡國之音,其國的政治放散,百姓流蕩,臣子誣其君,在下位者不尊長上,公法廢棄,私情流行而不可糾正。

凡音,是在人心中產(chǎn)生的;樂,是與倫理相通的。所以單知聲而不知音的,是禽獸;知音而不知樂的,是普通百姓。唯有君子才懂得樂。所以詳細審察聲以了解音,審察音以了解樂,審察樂以了解政治情況,治理天下的方法也就完備了。因此不懂得聲的不足以與他談?wù)撘?,不懂得音的不足以與他談?wù)摌?,懂得樂就近于明禮了。禮樂的精義都能得之于心,稱為有德,德就是得的意思。所以說大樂的隆盛,不在于極盡音聲的規(guī)模;宴享禮的隆盛,不在于肴饌的豐盛。周廟太樂中用的瑟,外表是朱紅色弦,下有二個通氣孔,毫不起眼;演奏時一人唱三人和,形式單調(diào)簡單,然而于樂聲之外寓意無窮。大饗的禮儀中崇尚玄酒,以生魚為俎實,大羹用味道單一的咸肉湯,不具五味,然而,在實際的滋味之外另有滋味。所以說先王制定禮樂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口腹耳目的嗜欲,而是要以此教訓百姓,使有正確的好惡之心,從而歸于人道的正路上來。

人生來好靜,是人的天性;感知外物以后發(fā)生情感的變動,是天姓的外部表現(xiàn)。外物來到身邊后被心智感知,然后形成好惡(wù,務(wù))之情。好惡之情不節(jié)制于內(nèi),外物感知后產(chǎn)生的誘惑作用于外,天理就要泯滅了。外物給人的感受無窮無盡,而人的好惡之情沒有節(jié)制,人就被身邊的事物同化了。人被外物同化,就會滅絕天理而窮盡人欲。于是才有狂悖、逆亂、欺詐、作假的念頭,有荒淫、佚樂、犯上作亂的事。因此,強大者脅迫弱小,眾多者施強暴于寡少,聰慧多智的欺詐愚昧無知,勇悍的使怯懦者困苦,疾病者不得養(yǎng),老人、幼童、孤兒、寡母不得安樂,這些是導致天下大亂的因素。所以,先王制禮作樂,人為的加以節(jié)制:以衰麻哭泣的禮儀制度,節(jié)制喪葬;鐘鼓干戚等樂制,調(diào)和安樂;婚姻冠笄的制度,區(qū)別男女大防;鄉(xiāng)射、大射、鄉(xiāng)飲酒及其他宴客享食的禮節(jié)制度,端正人際間的交往關(guān)系。用禮節(jié)制民心,用樂調(diào)和民氣,以政治推行之,刑罰防范之。禮樂刑政四者都能發(fā)達而不相孛亂,帝王之術(shù)也就完備了。

樂的特性是求同,禮的特征是求異。同使人們互相親愛,異則使人互相尊敬。樂事太過不加節(jié)制,會使人之間的尊卑界限混淆、流移不定;禮事太過不加節(jié)制,則使人們之間離心離德。和合人情,使相親愛,整飭行為、外貌,使尊卑有序,便是禮樂的功用了。禮的精義得以實現(xiàn),就貴賤有等;樂事得以統(tǒng)一,則上下和合,無有爭斗;人們好惡分明,賢與不賢自然區(qū)分開來;用刑罰禁止強暴,以爵賞推舉賢能,就會政事均平。以仁心愛人,以義心糾正他們的過失,這樣就會天下大治了。

樂是自人心中產(chǎn)生的,禮則是自外加于人的。正因為樂自心出,所以它有靜的特征;禮自外加于人身,其特征則是注重形式、外表。因而大樂的曲調(diào)、器具必甚簡易,大禮必甚儉樸。樂事做得好了人心無怨,禮事做得好了則人無所爭。所謂揖讓而治天下,就是指的以禮樂治天下。強暴之民不起而作亂,諸候?qū)μ熳庸Ь闯挤妆黄?,刑罰不用,百姓無有憂患,天子沒有怨怒,這樣就是樂事發(fā)達了。調(diào)合父子之間的親情,申明長幼之間的次序,使四海之內(nèi)互相敬愛。天子做到這些,算是禮事發(fā)達了。

大樂與天地同樣地和合萬物,大禮與天地同樣地節(jié)制萬物。和合才使諸物生長不失;節(jié)制,才有了祭祀天地的不同儀式。人間有禮樂,陰司有鬼神,以此二者教民,就能做到普天之下互相敬愛了。禮,是要在各種場合下都作到互相尊敬;樂,則是不論采用何種形式都體現(xiàn)同樣的愛心。禮樂這種合敬合愛之情永遠相同,是以古代賢明帝王-代代因襲下來。使得禮樂之事與時代相附,盛名與功德相附。所以鐘鼓管磬羽籥干戚,只是樂所用器具;屈伸俯仰聚散舒疾,是樂的表面形式。而簠(fǔ,府)簋(guǐ,鬼)俎豆制度文章,是禮所用器具;升降上下周旋袒免,是禮的表面形式。知禮樂之情的才能制禮作樂,識得禮樂表面形式的只能記述修習先王所作不能自制。能自制作的稱為圣,記述修習先王制作的稱為明。謂明謂圣,就是能述能作的意思。

樂是模仿天地的和諧產(chǎn)生的;禮是模仿天地的有序性產(chǎn)生的。和諧,才能使百物都化育生長;有序,才使群物都有區(qū)別。樂是按照天作成,禮是仿照地所制。所制過分了就會由于貴賤不分而生禍亂,所作過分則會因上下不和而生強暴。明白了天地的這些性質(zhì),然后才能制禮作樂。言與實和合不悖,是樂的主旨;欣喜歡愛,是樂的事跡。而中正無邪曲,是禮的實質(zhì),莊嚴敬順從則是禮的形制。至于禮樂加于金石,度為樂曲,用于祭祀宗廟社稷和山川鬼神的形式,天子與眾民都是一樣的。

為帝王者武功成就了則制作樂(yuè,月),文治成就了就制定禮。武功大的所制樂更加完備,文治廣的所作禮制也更為具體。像舞動干戚那樣的武樂,只歌頌武功,就不是完備的樂;禮重文,所以祭重氣不重味,用烹熟的食物祭祀不是盛大的禮。五帝在位不同時,所作樂不相沿襲;三王不同世,也各自有禮,互不相同。樂太過則廢事,后必有憂患,禮太簡則不易周全,往往有偏漏。至于樂敦厚而無有憂患,禮完備又沒有偏漏的,豈不是唯有大圣人才能如此嗎?天空高遠,地面低下,萬物分散又各不相同,仿照這些實行了禮制;萬物流動,變化不息,相同者合,不同者化,仿照這些興起了樂。春天生,夏天長,化育萬物,這就是仁;秋天收斂,冬天貯藏,斂藏決斷,這就是義。樂能陶化萬物,與仁相近,禮主決斷,所以義與禮相近。樂使人際關(guān)系敦厚和睦,尊神而服從于天;禮能分別宜貴宜賤,敬鬼而服從于地。所以圣人作樂以與天相應(yīng),制禮與地相應(yīng)。禮樂詳明而完備,天地也就各得其職了。

天尊貴、地卑賤,君臣像天地,其地位高下就確定了。山澤高卑不同,布列在那里,公卿像山澤,其地位就有了貴賤之分?;騽踊蜢o,各有常行,大者靜,小者動,萬物的大小就可以區(qū)別了。法術(shù)性行等無形體者以類相聚,世間萬物有形體者以群相分,群類有不同,其性命長短也不相同。萬物在天者顯光亮,在地者成形體,如此說,禮就是天地間萬物的界限和區(qū)別。地上的氣上升,天上的氣下降,地氣為陰,天氣為陽,所以陰陽之氣相促迫,天地之氣相激蕩,以雷霆相鼓動,以風雨相潤澤,于是萬物奮迅而出,并隨四時而變動,再以日月的光澤相溫暖,就變化生長起來了。如此說,樂就是天地萬物間的和合和諧調(diào)。

化育不時萬物就不能產(chǎn)生,男女沒有分別就會產(chǎn)生禍亂,這是天地的情趣或意志。并且禮樂充斥于天地之間,連陰陽鬼神也與禮樂之事相關(guān),高遠至于日月星三辰,深厚如山川,禮樂都能窮盡其情。樂產(chǎn)生于萬物始生的太始時期,而禮則產(chǎn)生于萬物形成以后。生而不停息者是天,生而不動者是地。有動有靜,是天地間的萬物。禮樂像天地,所以圣人才有以上關(guān)于禮樂的種種論述。

舜曾經(jīng)作五弦琴,用來歌唱《南風》的樂章;自夔開始作樂以賞賜諸侯。所以天子作樂,是為了賞賜那些有德行的諸侯的。德行隆盛而又教化尊顯,五谷豐登,不失季節(jié),然后賞給樂舞。因此治化使民勞苦者,賞給的樂隊人數(shù)少,行(háng,杭)短,相互連綴的距離遠;治化使民安佚的,賞給的樂隊人數(shù)多,行長而綴距短,所以只要看諸侯的樂舞就能知道他德行的大小,聽他的謚號就能知道他行為的善惡。樂名《大章》,是表章堯德盛明的意思;樂名《咸池》,是說黃帝施德咸備,無有不及;樂名為《韶》,表示舜能紹繼堯的功德;夏就是大,所以《夏》樂表示禹能光大堯舜的功德;殷樂《大濩》、周樂《大武》,也都是各自盡述其人事的。

天地的規(guī)律是,寒暑不按時而至就產(chǎn)生疾病,風雨無節(jié)制就產(chǎn)生饑荒。政治、教化,猶如百姓的寒暑,教化不合時宜就會傷害世道。勞役工事,猶如老百姓的風雨,不加節(jié)制就勞而無功。這樣先王作樂,用來作為治化的象征。好的樂舞,其行(háng,杭)長短就象征著治化之德的大小。養(yǎng)豬造酒,不是為了惹事生非,但有了酒肉以后,由于酗酒斗毆,刑獄訴訟的事更加繁多了,所以先王制定了飲酒的禮節(jié)制度,有獻有酬,一獻之間,賓主互拜不計其數(shù),以致終日飲酒也不會醉倒,以此對付酒食造成的禍端。有了酒禮才可以說:酒食,是用來合眾而歡樂的。

樂是用來象征德行的,禮是用來防止行為過分的。所以先王有死喪大事,必有相應(yīng)的禮以表示哀痛之情;有祭祀等祈福喜慶大事,必有相應(yīng)的禮以遂順其歡樂的心情。哀痛、歡樂的程度,都視禮的規(guī)定為準。

樂的性質(zhì)是施予;禮的性質(zhì)是報答。樂的目的是為自己心中所生的情感而表示歡樂;而禮的目的是要追反其始祖的功績加以祭祀。樂的作用是張揚功德,禮卻是要反映自身得民心的情況,并追思其原因。禮主報,試看諸侯所有的那種稱為大路的金玉車子,原是天子之車;圖繪交龍、飾有九旒的旗子,原是天子之旗;青黑須髯,用于占卜的寶龜,原是天子之龜;還附帶有成群的牛羊,所有這些都是天子回報來朝諸侯的禮品。

樂歌頌的是人情中永恒不變的主題;禮表現(xiàn)的則是世事中不可移易的道理。樂在于表現(xiàn)人情中的共性部分,禮則是要區(qū)別人們之間的不同,禮樂相合就貫穿人情的終始了。深得本源,又能隨時而變,是樂的內(nèi)容特征;彰明誠實,去除詐偽,是禮的精義所在。禮樂相合就能順從天地的誠實之情,通達神明變化的美德,以感召上下神祗,成就一切事物,統(tǒng)領(lǐng)父子君臣的大節(jié)。

所以,在上位的賢君明臣若能按禮樂行事,天地將為此而變得光明。至于使天地之氣欣然和合,陰陽相從不孛,熏陶母育萬物,然后使草木茂盛,種子萌發(fā),飛鳥奮飛,走獸生長,蜇蟲復蘇,披羽的孵化,帶毛的生育,胎生者不死胎,卵生者不破卵。樂的全部功能就在于此了。

樂,不是指的黃鐘大呂和弦歌舞蹈,這只是樂的末節(jié),所以只命童子奏舞也就夠了;布置筵席,陳列樽俎籩豆,進退拜揖,這些所謂的禮,也只是禮的末節(jié),命典禮的職役掌管也就夠了。樂師熟習聲詩,只讓他在下首演奏;宗祝熟習宗廟祭禮,地位卻在尸的后面;商祝熟習喪禮,地位也在主人后面。所以說是道德成就的居上位,技藝成就的居下位;功行成就的在前,職任瑣事的在后。因此先王使有上下先后的分別,然后才制禮作樂,頒行于天下。

樂是圣人娛樂的一種方式,而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樂對人感化很深,可以移風易俗,所以先王明令樂為教育的內(nèi)容之一。

凡人都有血氣心智等天性,卻沒有不變的喜怒哀樂等常情,人心受外物的感應(yīng)而產(chǎn)生波動,然后其心術(shù)邪正才顯現(xiàn)出來。所以人君心志細小而篤好繁文縟節(jié)的,促迫而氣韻微弱的樂聲產(chǎn)生,其民多悲思憂愁;人君疏緩大度、不拘細行的,簡易而有節(jié)制的樂聲產(chǎn)生,治下的百姓也必享安樂;人君粗疏剛猛的,亢奮急疾而博大的樂聲產(chǎn)生,其民氣剛毅;人君廉正不阿的,莊重誠摯的樂聲產(chǎn)生,其民氣整肅,相互禮敬;人君寬裕厚重,諧和順暢的樂聲產(chǎn)生,其治下的百姓多慈愛親睦;人君放縱淫邪不正派的,樂聲也必猥濫瑣屑,不能永久,其國百姓也多淫亂。

因此先王以人的性情為本,制成樂。并以日月行度相考察,禮義制度相節(jié)制,使與調(diào)和的陰陽二氣相符合,引導誘發(fā)人們合于禮義仁智信五常的行為,使性剛的人陽剛之氣不散,性柔的人陰柔之性不密,剛而不暴怒,柔而不膽小畏懼,陰陽剛?cè)崴恼呓蝗谟谛闹斜憩F(xiàn)于行動之外,各自相安不相陵奪。然后把制成的這種樂立于學官等機構(gòu),使相教授,并且擴大它的節(jié)奏,簡省它的文采,以此檢驗人君德行的厚薄。以小大不同分類,制為樂器,與音律高低相稱,與五音終始的次序相合,作為行事善惡的象征,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的關(guān)系都反映在樂聲音之中。所以古語說“樂的道理太深奧了”。

土壤瘠薄草木就不能生長,水域煩擾魚鱉就難以長大,時氣衰微有生命之物就不能生長發(fā)育,世道喪亂則會禮制廢棄,樂聲淫荒。所以,這時的樂聲悲哀而不莊重,雖以樂(yuè,月)為樂(lè,去聲,勒),實不能自安,漫渙不敬而失于節(jié)奏,流連沉湎而不能反樸歸真。聲太緩是蘊釀奸情,急則是思逞其欲,有損善良的氣質(zhì),滅平和的德行,因此君子卑視這樣的樂聲。

人的氣質(zhì)都有順、逆兩個方面,所感不同有不同表現(xiàn)。受奸邪不正派的樂聲所感,逆氣就反映出來,逆氣造成惡果,又促使淫聲邪樂產(chǎn)生。受正派的樂聲所感,順氣就反映出來,順氣造成影響,又促使和順的樂聲產(chǎn)生出來。奸正與逆順相互倡和呼應(yīng),使正邪曲直各得其所,而世間萬物的道理也都與此一般是同類互相感應(yīng)的。

所以居上位的君子才約束情性,和順心志,比擬善類以造就自己美善的德行情操。務(wù)使不正當?shù)穆暽蝗胄奶?,以免迷惑自己的耳目聰明;淫樂穢禮不與心術(shù)相接觸,怠惰、輕慢、邪辟的氣質(zhì)不加于身體,使耳、目、口、鼻、心知等身體的所有部分都按照“順”、“正”二字的原則,執(zhí)行各自的官能功用。然后以如此美善的身體、氣質(zhì)發(fā)為聲音,再以琴瑟之聲加以文飾美化,以干戚諧調(diào)其動作,以羽旄裝飾其儀容,用簫管伴奏,奮發(fā)神明至極恩德的光耀,以推動四時陰陽和順之氣,著明萬物生發(fā)的道理。因而這種音樂歌聲朗朗,音色像天空一樣清明;鐘鼓鏗鏘,氣魄像地一樣廣大;五音終始相接,如四時一樣的循環(huán)不止;舞姿婆娑,進退往復如風雨一般地周旋。以致與它相配的五色也錯綜成文而不亂,八風隨月律而至沒有失誤,晝夜得百刻之數(shù),沒有或長或短的差失,大小月相間而成歲,萬物變化終始相生,清濁相應(yīng),迭為主次。所以樂得以施行,就能使人淪類分明,不相混淆;耳聰目明,不為惡聲惡色所亂;血氣平和,強暴止息;風俗移易,歸于淳樸,天下皆得樂享安寧。所以說“樂(yuè,月)就是歡樂(lè,去聲,勒)的意思”。居上位的君子為從樂(yuè,月)中得到正天下的道理而歡樂,士庶人等為從樂中滿足了自己的私欲而歡樂。若以道德節(jié)制私欲,就能得到真正的歡樂而不會以樂亂性;若因私欲遺忘了道德,就會因真性惑亂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因此君子約束情性以使心志和順,推廣樂治以促成其教化。樂得以施行而百姓心向道德,就可由此以觀察人君的道德了。

道德是端正了的人性,樂是道德發(fā)于外產(chǎn)生的光華,金石絲竹則是奏樂用的器具。詩是表述心志的,歌是對詩詞聲調(diào)的詠唱,舞則只改變歌者的容色。志、聲、容三者都以心為根本,再由詩、歌、舞加以表現(xiàn),所以情致深遠而又文明,氣勢充盛而能變化神通,心志的善美化成的和順之氣積于心中,才有言詞聲音等英華發(fā)于身外,只有樂不可能做假騙人。

樂是心被外物感動產(chǎn)生的;聲是樂的外部形象;曲折變化等文采、強弱停頓等節(jié)奏,是對聲的文飾。君子之心被作為外物的道德這個本原所感動,又為它的外部形象聲而歡樂,然后下功夫?qū)β暭右晕娘?,這就產(chǎn)生了樂。所以《武》樂先擊鼓以警眾,然后三舉步表示伐紂開始、軍至孟津而歸,復又開始,表明第二次伐紂,舞畢整飭隊形,鳴鐃而退。舞姿奮疾而不失節(jié),氣勢堅毅而不可拔,含意幽深而不隱晦。可見《武》樂作者(武王)對伐紂的志意獨樂于心,而又不厭棄實現(xiàn)此志意的道德方法;他將這些道德方法全都作到了,并不為私欲所動。因而樂中不但伐紂的情形歷歷可見,其以有道伐無道的義旨也表現(xiàn)出來,樂畢,武王之德更加尊顯了;在上位的君子觀后心慕武王更加好善,士庶人觀后痛懲紂惡而改正自己的過失。所以說“治理百姓的方法,樂是最重要的”。

大人君子說:禮樂片刻不可以離身。追求用樂治理人心,和易、正直、親愛、誠信的心地就會油然而生。和易、正直、親愛、誠信的心地產(chǎn)生就會感到快樂,心中快樂身體就會安寧,安寧則樂壽,長壽就會使人像對天一樣的信從,信極生畏,就會如奉神靈。以樂治心,就能如天一樣不言不語,民自信從;如神一樣從不發(fā)怒,民自敬畏,制樂是用來治理人心的;治禮,則是用來治身的。治身則容貌莊重恭敬,莊重恭敬則生威嚴。心中片刻不和不樂,卑鄙欺詐之心就會乘虛而入;外貌片刻不莊不敬,輕慢簡易之心就會乘虛而入。所以樂是對內(nèi)心起作用的;禮是對外貌起作用的。樂極平和,禮極恭順。心中平和而又外貌恭順,百姓瞻見其容顏面色就不會與他爭競,望見他的容貌就不會生簡易怠慢之心。樂產(chǎn)生的道德的光耀在心中起作用,百姓無不承奉聽從;禮產(chǎn)生的容貌舉止的從容入理在外表起作用,百姓無不承奉順從,所以說“懂得禮樂的道理,把它舉而用之于天下,不會遇到難事”。

樂是在心中起作用的,禮則是對人的容貌舉止起作用。所以說禮主謙抑,樂主盈滿。禮主謙抑而須自勉力進取,以進取為美德;樂主盈滿須自加抑制,以抑制為美德。禮若一昧謙抑,不自勉力進取,禮就會消亡,難以實行下去;樂只一昧盈滿,不知自加抑制,就會流于放縱。所以禮尚往來,講究報答;樂有反復,曲終而復奏。行禮得到報答心里才有快樂,奏樂有反復,心中才得安寧。禮的報答,樂的反復,意義是相同的。

樂(yuè,月)就是快樂(lè,去聲,勒)的意思,是人情不可缺少的。心中快樂就會發(fā)出聲音,在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這是人之必然。人性情心術(shù)的變化全都表現(xiàn)在聲音與行動之中。所以,人不能沒有快樂,快樂不能沒有形跡,有形跡而不為它確定某種規(guī)范,不能不出亂子。先王討厭出亂子,才制定了雅正、頌揚之類的音聲作為誘導,使一般人的音聲足以做到歡樂而不流漫放縱,使樂的美善足以維系不絕,使它的曲直繁簡、表里節(jié)奏,足以感發(fā)人的善心而已。不使人的放縱之心,淫邪之氣與音聲接觸,是先王立樂的基本方法。所以樂在宗廟中施行,君臣上下一同聽了,則無不和順恭敬;在族長鄉(xiāng)里之中施行,

長幼一起聽了,無不和睦順從;在家中演奏,父子兄弟聽了,無不和睦親愛。所以樂就是詳審人聲,以確定調(diào)和之音,并與金石匏木等樂器相比類,以裝飾音聲的節(jié)奏,使節(jié)奏調(diào)合,成為優(yōu)美的樂章,以此和合父子君臣,使萬民親附,這是先王制樂的基本道理和手法。所以聽了雅正、頌揚之類的音聲,志向、意氣變得寬廣了;手持干戚,演習俯仰屈伸等舞姿,容貌變得莊嚴了;若標明行列位置,求得舞步與音聲的節(jié)奏相合,則舞者行列方正,進退整齊。因此說樂就是天地的齊同,是求得心中和美的紀綱,是人情斷不可缺少的。

樂是先王用來文飾喜樂的,軍隊武器則是先王用來文飾憤怒的。所以先王喜怒不妄發(fā),整齊有規(guī)。喜則天下和樂,怒則暴亂者生畏,先王可說是把禮樂發(fā)展到了極盛的地步。

魏文侯問子夏說:“我身服兗冕,恭恭敬敬地聽古樂,卻唯恐睡著了覺,聽鄭衛(wèi)之音就不知道疲倦。請問古樂那樣令人昏昏欲睡,原因何在?新樂這樣令人樂不知疲,又是為何?”

子夏回答說:“如今的古樂,齊進齊退,整齊劃一,樂聲諧和、雅正,而且氣勢寬廣,弦匏笙簧一應(yīng)管弦樂器都聽拊鼓節(jié)制,以擂鼓開始,以鳴金鐃結(jié)束,將終以相理其節(jié)奏,舞姿迅捷且又雅而不俗。君子由這些特征稱說古樂,談?wù)撝茦窌r所含深意,近與自己修身、理家、平治天下的事相聯(lián)系。這是古樂所起作用。如今的新樂,進退曲折,或俯或僂,但求變幻,不求整齊,樂聲淫邪,沉溺不反,并有俳優(yōu)侏儒,側(cè)身其間,男女無別,不知有父子尊卑,如彌猴麕(qún,群)聚。樂終之后無余味可尋,又不與古事相連,這是新樂的作用?,F(xiàn)在您所問的是樂,所喜好的卻是音。樂與音雖然相近,其實不同”。

文侯說道:“請問音與樂有何不同?”

子夏答道:“古時候天地順行,四時有序,民有道德,五谷豐盛,疾病不生,又無兇兆,一切都適當其時,恰到好處,這就稱為大當。然后圣人制作了父子君臣之類的禮儀作為紀綱法度,紀綱既立,天下真正安定了,天下安定,然后端正六律,調(diào)和五聲,將雅正的詩篇和頌揚之聲譜入管弦,這就是德音,德音才叫做樂?!对娊?jīng)·大雅·皇矣》說:‘肅靜寧定的德音啊,其德行能光照四方,既能光照四方又能施惠同類,能為人之長又能為人之君。如今做了大邦之王,能慈和服眾能擇善而從,與文王相比,德行毫不遜色。既受了上帝的賜福,又施于其子子孫孫’。就是這個意思。如今您所喜好的不是這種屬于德音的樂,豈不是那種沉溺難反的溺音嗎?”

文侯說:“請問溺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子夏說:“溺音有幾種:鄭音是由于好違禮法而浸淫人志產(chǎn)生的,宋音是由于耽于女色而志氣喪失產(chǎn)生的,衛(wèi)音是由于促速勞頓而使人心志煩勞產(chǎn)生的,齊音是由于傲慢邪僻使人心志驕縱產(chǎn)生的,這四者都沉溺于女色而損害德行,所以祭祀時不使用它們?!对娊?jīng)·周頌·有瞽》說:‘肅雍相和而鳴的聲音,才是先祖之所聽’。肅肅,是尊敬的意思;雍雍,是和諧的意思。尊敬而又和諧,何事不能成功?作為百姓的君主,不過是要對自己好惡之心的流露謹慎一些罷了。君主喜好,臣子就會去實行,上行則下效。古《詩》說:‘誘導百姓,十人容易’,就是這個意思。既能謹其好惡,然后圣人又制作了鞉鼓柷敔塤箎,這六種樂器音色質(zhì)素無華,是屬于德音一類的音聲。然后又制成鐘磬竽瑟等華美的音聲與它們相贊和就文質(zhì)兼?zhèn)淞耍僖愿善蒽赣鸬任鑴又?。這種樂被用來祭祀先王宗廟,用于主客之間的獻酳酬酢,用于序明官職大小、身份貴賤,使各得其宜,不相孛亂,用來向后世表示有尊卑長幼的次序。鐘聲鏗然,以此立為號令以警眾,以號令的威嚴樹立軍士勇敢橫充的氣慨,有此橫充的氣慨則武事可立了。所以君子聽鐘聲就會思念武臣。石類樂器聲音硁直有力,硁直的音聲用來辨別萬物,萬物有別,心懷節(jié)義者就會效死不顧了。所以君子聽磬聲就會思念死守封疆的大臣。絲弦樂的聲音悲哀,悲哀可以樹立廉直的作風,廉直可以使人樹立志向。所以聽琴瑟的聲音就會思念有志重義的大臣。竹類樂器聲音濫雜,濫雜使人產(chǎn)生會聚的意向,有會聚之心就能把眾多的事物聚集起來。所以君子聽竽笙簫管的聲音就會思念善于畜聚的大臣。鼓鼙聲音喧囂,聽了就會意氣感動,感動則使眾人奮進。所以君子聽了鼓鼙的聲音就會思念將帥之臣。君子聽音聲,并不是徒然聽它的鏗鏗鏘鏘而已,必與自己心志有所合,并促成相應(yīng)心志的產(chǎn)生”。

賓牟賈陪孔子坐,孔子與他閑聊,說到樂,孔子問道:“《武》樂開始時擊鼓警眾,與別的樂相比,持續(xù)時間忒長,這有什么含意?”

賓牟賈答道:“表示武王伐紂之初,耽心得不到眾諸侯的擁護,遲遲不肯發(fā)動?!?/P>

“其歌聲反復詠嘆,漫聲長吟,是什么意思?”

答道:“那是心有疑慮,生恐事不成功的緣故。”

“《武》舞一開始便發(fā)揚蹈厲,氣勢威猛,是什么意思?”

答說:“表示時至則動,當機立斷,不要錯過了事機?!?/P>

“《武》舞坐的動作與他舞不同,是右腿單膝著地,那是什么意思?”

答道:“這不是《武》舞原有的動作?!?/P>

“歌聲淫靡,表現(xiàn)出有貪圖商王政權(quán)的不正當目的,這是什么原因?”

答道:“這不是《武》舞原有的曲調(diào)?!?/P>

孔子說:“不是《武》舞原有的曲調(diào),那是什么曲調(diào)?”

答道:“掌管《武》樂的機構(gòu)已失其傳說了。若非如此,就表示武王作樂時,心志已經(jīng)荒?;钁|了?!?/P>

孔子道:“對,對。我曾聽萇弘說過,他的話與您所說一般無二?!?/P>

賓牟賈起身,立于坐席之下,請問道:“《武》樂擊鼓警眾,遲遲不肯開始,我所知僅限于此,承蒙您所說,萇弘也這樣解釋,知道的確是那樣了。但我不明白的是,稍遲些就是了,為何竟拖得那樣久?”

孔子道:“您先請坐,我慢慢告訴你。樂是對已發(fā)生過的事的形象化再現(xiàn),如《武》樂開始時,舞者手持盾牌,山立不動,象征當時武王的行事:命部下全副武裝,只待諸侯響應(yīng),就要出擊了;《武》舞一開始就發(fā)揚蹈厲,威猛異常,象征太公呂望指揮戰(zhàn)斗,欲一舉而滅商的決心;結(jié)束時,武事已畢,舞者單膝跪地,象征周公、召公戰(zhàn)后治理國家歸于安定。再者,《武》樂開始時,舞者自南而北,象征北出朝歌,曲奏第二遍,舞者的動作象征滅商時的殊死決斗,第三遍象征凱旋南歸,第四遍象征南方諸國歸入版圖,第五遍象征分陜而治,周、召二公為左右二伯,周公居左,治陜以東,召公居右,治陜以西,第六遍舞者重又相綴成行(háng,航),表示對天子的崇敬,天子與大將夾舞者而立,振動鐸鈴,以增士氣,出兵四面討伐,威勢盛于中國。夾舞者分進出擊,是為了戰(zhàn)事早些成功。成行(háng,航)以后久立不動,是為了等待諸侯兵的到來。你難道沒有聽說過武王在牧野誓師時說過的話嗎?武王克殷以后,恢復商初的政治,不及下車,就封黃帝的后人于薊,封帝堯的后人于祝,封帝舜的后人于陳;下車后封夏禹的后人于杞,封殷湯的后人于宋,給殷代賢臣比干的墳墓添土,釋放被紂王囚禁的賢臣箕子,使他檢視商朝掌管禮樂的官員,有賢者就恢復原來的官位。廢除殷紂王的苛政,增加士人俸祿。渡過黃河,西行入陜,把戰(zhàn)馬散于華山南坡,不再乘騎;把役牛分散于華山以東桃林地區(qū)的荒野之中,不再用以駝載戰(zhàn)具軍須;戰(zhàn)車、衣甲收藏于府庫,不再使用;倒載干戈等兵器,使刃向里,外面裹上虎皮,表示定能以武力止息兵事;有功將帥,建立為諸侯,使他們象櫜弓一樣,把天下的戰(zhàn)亂也從此櫜藏起來,不再發(fā)生,因稱建立諸侯為‘建櫜’。然后,天下知武王不再用兵了。遣散軍隊而行郊射求賢之禮,東郊射禮歌唱《貍首》的曲子,西郊射禮唱《騶虞》的曲子,軍中那種旨在角力比武的貫穿革甲的射擊停止了;使天下賢者人人穿著裨衣冕冠等禮服,衣帶上插著笏板,勇武的士人就會解下長劍,棄武從文;天子于明堂中祭祀先祖,百姓就由此懂得了為人子者應(yīng)該行孝;朝廷行朝覲之禮,使諸侯知道怎樣做個賢臣;天子親耕藉田,然后諸侯知道怎樣敬奉先祖。以上五項(郊射、裨冕、祀明堂、朝覲、耕藉田)是教化天下最重要的方法。此外在太學奉養(yǎng)三老五更,天子親自袒衣,切割牲肉,執(zhí)醬請三老五更食肉,執(zhí)爵請三老五更飲酒洗嗽,頭戴冠冕、手執(zhí)干盾,親自舞蹈,使他們能歡樂快活,以此教化諸侯,尊長敬老,懂得悌道。這樣,周朝的教化達于四方,禮樂相補相成,為了這些,《武》舞初的遲久,不是應(yīng)該的嗎?”

子貢見樂師乙問道:“我聽說不同的聲歌適合于不同稟賦的人,象我這樣的人適合唱什么歌呢?”

師乙說:“我不過是個低賤的樂工,不配說誰適宜唱什么歌。請允許我把我所知道的說出來,先生自己決定適合唱什么歌吧。為人寬大好靜,柔順而又正派的適合唱《頌》歌;心胸寬廣而好靜,疏脫、豁達而守信用的人適合唱《大雅》;恭敬、儉樸而又好禮的,適宜唱《小雅》;為人正直、清正廉潔而又謙虛的人,適于唱《風》;恣肆爽直又心慈友愛的,適宜唱《商》;溫順良善而能決斷的,適合唱《齊》。歌,是披露自己的心胸,陳述自己品德的;自己動于情感,真情流露,那么天地就會受感應(yīng),四時來相和,星辰不逆行,萬物得以繁育生長。因此《商》這首歌,雖是五帝留傳下來的,但商人記述下來,用以攄己心胸,陳己品德,所以叫做《商》歌;《齊》這首歌,是三代留傳下來的,齊人記述下來,所以稱為《齊》歌。真正懂得《商》這首詩歌含意的,臨事屢屢決斷;懂得《齊》這首詩歌含意的,見利能夠讓人。臨事屢斷的,表現(xiàn)出了勇氣;見利能讓人的,表現(xiàn)了義氣。有勇有義,除了歌還有什么能使人保持這樣的品格?所以歌聲高亢處,如人扛舉而上,音低處如直墜而下,曲屈處如被彎折,靜止處如同槁木,小曲如矩,大曲如鉤,殷殷然如累珠落盤。歌也是一種語言,是種長聲調(diào)的語言。有可說的東西了,才言說出來;言語表達得不充分,才用長聲的語言表達;仍不充分,才相續(xù)相和,反復吟唱;還不充分,就不知不覺的手舞足蹈起來了?!币陨鲜亲迂晢枠?。

凡音都是由于人心產(chǎn)生的,天與人是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的,兩者就象鏡中的影子與物形那樣相像,響與應(yīng)聲那樣相應(yīng)和。所以行善的人天就以?;貓笏?,作惡的人天就使他遭禍殃,這是很自然的事。

所以舜彈奏五弦琴,歌唱《南風》的詩篇而天下得到治理;紂王歌唱朝歌地區(qū)北部邊鄙的樂曲,落得個身死國亡。舜的作為有什么弘大?紂王的作為有什么狹隘之處呢?原來《南風》的詩篇是生長性質(zhì)的音樂,而舜喜樂愛好它,這種喜樂愛好與天地的意旨相同,得天下人的歡心,所以天下能治理得很好。而朝歌就是早晨的歌,是不時之歌,北就是敗北,鄙就是鄙陋的意思,紂王喜愛這樣的音樂,與天下人的心意不同,諸侯不肯順附于他,老百姓不與他親近,天下人都背叛他,所以才身死國亡。

而衛(wèi)靈公在位的時候,有一次他將要去晉國,走到濮水流域,住在一個上等館舍中。半夜里突然聽到撫琴的聲音,問左右跟隨的人,都回答說:“沒有聽到”。于是召見樂師名叫涓的人,對他說道:“我聽到了撫琴的聲音,問身邊的從人,都說沒有聽到。這樣子好像有了鬼神,你為我仔細聽一聽,把琴曲記下來。”師涓說:“好吧。”于是端坐下來,取出琴,一邊聽衛(wèi)靈公敘述一邊撥弄,隨手記錄下來。第二天,說道:“臣已每句都記下了,但還沒有串習,難以成曲,請允許再住一宿,熟習幾遍。”靈公說:“可以?!庇谑怯肿∫凰蕖5诙煺f:“練習好了?!边@才動身到晉國,見了晉平公。平公在施惠之臺擺酒筵招待他們。飲酒飲到酣暢痛快的時候,衛(wèi)靈公道:“我們這次來時,得了一首新曲子,請為您演奏以助酒興。”平公道:“好極了?!奔疵鼛熶冈跁x國樂師曠的身邊坐下來,取琴彈奏。一曲沒完,師曠甩袖制止說:“這是亡國之音,不要再奏了?!逼焦f:“為什么說出這種話來?”師曠道:“這是師延作的曲子,他為紂王作了這種靡靡之音,武王伐紂后,師延向東逃走,投濮水自殺,所以這首曲子必是得之于濮水之上,先聽到此曲的國家就要削弱了。”平公說:“寡人所喜好的,就是聽曲子這件事,但愿能夠聽完它?!边@樣師涓才把它演奏完畢。

平公道:“這是我聽到過的最動人的曲子了,還有比這更動人的嗎?”師曠說:“有?!逼焦f:“能讓我們聽一聽嗎?”師曠說:“必須修德行義深厚的才能聽此曲,您還不能聽?!逼焦f:“寡人所喜好的,只有聽曲子一件事,但愿能聽到它?!睅煏绮坏靡眩∏購椬嗥饋?,奏第一遍,有千載玄鶴十數(shù)只飛集堂下廊門之前;第二遍,這些玄鶴伸長脖子,呦呦鳴叫起來,還舒展翅膀,隨琴聲跳起舞來。

平公大喜,起身為師曠祝酒?;厣砺渥?,問道:“再沒有比這更動人的曲子了嗎?”師曠道:“有。過去黃帝合祭鬼神時奏的曲子比這更動人,只是您德義太薄,不配聽罷了,聽了將有敗亡之禍?!逼焦f:“寡人這一大把年紀了,還在乎敗亡嗎?我喜好的只有聽曲,但愿能夠聽到它?!睅煏鐩]有辦法,取琴彈奏起來。奏了一遍,有白云從西北天際出現(xiàn);又奏一遍,大風夾著暴雨,撲天蓋地而至,直刮得廊瓦橫飛,左右人都驚慌奔走。平公害怕起來,伏身躲在廊屋之間。晉國于是大旱三年,寸草不生。

聽樂曲或遇吉或遇兇。樂曲是不能隨意演奏的。

太史公說:上古時的賢明帝王奏樂,不是為了自己心中快樂歡娛,恣情肆欲,快意于一時。端正教化的人都是從音做起的,音正行為自正。所以音樂,是用來激動血脈,交流精神、調(diào)和、端正人心的。宮聲可以激動脾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圣字,商聲可以激動肺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義字,角聲可以激動肝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仁字,徵聲可以激動心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禮字,羽聲可以激動腎臟并調(diào)和、端正心性中的一個智字。所以說樂對內(nèi)用來輔助正派的心性,而對外用來區(qū)分貴賤;對上用來奉事宗廟,對下用來改變黎民百姓的品性風貌。琴身長八尺一寸,這個數(shù)字是度數(shù)中的元數(shù)。琴弦中最粗大的一根是宮弦,位居所有弦的中央,是弦中的君主。商弦布置在它右側(cè)的旁邊,其他各弦也都按粗細長短的次序排列,不相雜亂,這樣君臣的地位也就端正了。所以聽宮聲,使人品性溫和寬舒而且廣大;聽商聲,使人品性端方正直而且好義;聽角聲,使人有惻隱之心并且能夠愛人;聽徵音,使人樂于行善并且愛好施舍;聽羽聲,使人講究整潔規(guī)矩并且愛好禮節(jié)。禮是通過一些規(guī)定從外部對人起作用的,樂卻是從人心中產(chǎn)生。所以君子片刻也不能離開禮,片刻離開禮就會有暴橫輕漫的行為充分表現(xiàn)于外;也不可片刻離開樂,片刻離開樂就會有奸邪的行為從心中大量產(chǎn)生出來。所以樂和音,是君子用來修養(yǎng)義心的。古時候,天子諸侯聽鐘磬樂聲而鐘磬從不離開庭院,卿大夫聽琴瑟的樂聲而琴瑟從不離開身邊,這是為了修養(yǎng)行義的品格,防止淫佚的。淫佚的產(chǎn)生是從無禮開始的,所以賢圣的帝王務(wù)使人的耳朵只聽雅頌的樂聲,眼睛只看表現(xiàn)威儀的禮節(jié),腳步行止只表現(xiàn)出恭敬的容貌,口中只談仁義的道理。這樣君子終日言談,不正當?shù)臇|西也沒有機會侵入。

【原文及注釋】

太史公曰:“余每讀《虞書》1,至于君臣相敕2,維是幾安3,而股肱不良4,萬事墮壞5,未嘗不流涕也。成王作《頌》6,推己懲艾7,悲彼家難8,可不謂戰(zhàn)戰(zhàn)恐懼,善守善終哉?君子不為約則修德9,滿則棄禮10。佚能思初11,安能惟始12,沐浴膏澤而歌頌勤苦13,非大德誰能如斯14!《傳》15曰:“治定功成,禮樂乃興。”16海內(nèi)人道益深17,其德益至,所樂者益異。滿而不損則溢,盈而不持則傾。凡作樂者,所以節(jié)樂。君子以謙退為禮,以損減為樂,樂其如此也。以為州異國殊18,情習不同,故博采風俗,協(xié)比聲律19,以補短移化20,助流政教。天子躬于明堂臨觀21,而萬民咸蕩滌邪穢,斟酌飽滿22,以飾厥性23。故云雅頌之音理而民正24,嘄噭之聲興而士奮25,鄭衛(wèi)之曲動而心淫26。及其調(diào)和諧合,鳥獸盡感,而況懷五常27,含好惡?自然之勢也28。

〔注釋〕

1《虞書》:《尚書》中的一章,據(jù)考是上古檔案。今存三卷,包括《堯典》、《舜典》、《大禹謨》、《皋陶謨》、《益稷》等五篇。記述的是堯、舜、禹時期君臣間的對話和事跡《禹的部分事跡收在《夏書·禹貢》中)。 2敕:告誡、勞勉?!稜栄拧め屧b下》:“敕,勞也?!庇謩⑽酢夺屆罚骸半?,飭也”,自警飭不敢廢慢,有謹慎自勉意。 3維:原意是維系之維,引申為系、由、連結(jié)、因為等。幾,微小?!墩f文》:“幾,微也”?!按病?,“危也”。因此,“維是幾安”的意思是由于這種原因,才獲得了小小的、不太牢固的安定。 4股肱:腿骨為股,臂骨為肱。股肱合指手足四肢,喻良臣輔弼。《尚書·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追f達疏引正義說:“君為元首,臣為股肱耳目,大體如一身也:足行、手取、耳聽、目視。身雖百體,四者為大”。 5墮(huī,陰平,“毀”):毀壞?!墩f文》寫作隓(duò,惰),解釋為“敗城阜曰隓”。《左傳·定公12年》有“墮?quán)C(hòu,后)、“墮費(音秘)”、“墮成”,即“墮三都”的記載(《史記·孔子世家》記此事在定公13年),都是指毀壞城阜。但宋·徐鉉在《說文》注中說:墮“俗作隳,非是”。說明為了簡便,那時世俗人已經(jīng)以墮代替隳。久之墮也就具有了隳字的音義,即讀為huī,意為毀壞。《史記·高祖本記》有“士卒墮指者什二三”。說明至遲漢時已經(jīng)如此。 6成王:周成王。《頌》:指《詩經(jīng)·周頌》。按《譜》所說是周室成功致太平之詩,作于周公攝政,成王即位之初。包括《清廟之什》、《臣工之什》、《閔予小子之什》三篇共31首詩。但是,由太史公以后幾句話,重點似指《閔予小子之什》中的《訪落》、《小毖》等幾首。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頌字沒書名號,今改。 7意思是:推求自己所受的創(chuàng)傷、痛苦。懲艾(yì,藝,通“刈”),指創(chuàng)傷、苦痛。如《詩經(jīng)·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后患”。鄭玄解釋說:懲,艾也。又引《韓詩》說:懲,苦也;艾,音刈。并將全句譯為:“我其創(chuàng)艾于往時矣,畏慎后復有禍難。”成王所受創(chuàng)艾是指周公攝政之初,管叔、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國,說周公將不利于成王,成王也有懷疑周公之意。接著三監(jiān)(武王滅紂以后,命其弟管叔、蔡叔及紂之子武庚三人,監(jiān)理殷之遺民,稱為三監(jiān))與淮夷(東南淮水一帶的徐、奄等小國)相繼叛亂,周公提兵東征,殺武庚,以殷朝后代微子啟代之;誅管、蔡,以康叔代之。至成王出兵滅淮夷,作周官,才全部平定了這場禍難。 8家難(nàn,讀去聲):國家難以處理之事?!对娊?jīng)·周頌·訪落》:“未堪家多難?!编嵭尀椤拔慈谓y(tǒng)理國家眾多難成之事?!薄对娊?jīng)·周頌·小毖》亦有此語,解釋相同。 9意思是在上位之君子若不為道家所倡導的那種簡約之政,則必然要修德行,制禮樂。君子,此處泛指居高位的人,有位而不過分昏庸,故稱君子;為,做、干;約,簡約政治。如漢初所行“蕭規(guī)曹隨”式的那種無為而治的政治,稱為約政;修德,修治德行。對于有天下者功德二字,各有所指,安天下為功,化天下為德。樹立起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使天下百姓從風向化,稱為修德。這里主要是指治禮作樂之事。 10滿:自滿,無向上之心。棄禮,違棄禮法。全句的意思是君子若無向上之心,自滿自足,則很容易拋棄禮法,不遵成憲。此句是相對上句“不為約則修德而言,故禮字后應(yīng)是句號。中華書局本原為逗號,今改。 11佚:通“逸”。初:指得天下之初的勞苦。 12安:安定,天下無事。是相對天下大亂而言。惟:按《說文》惟、維、唯三字同音。惟字從心,有思、謀意者用之,即《說文》所說:“惟,凡思也”;維字從,凡有絲縷牽纏之意者用之,如《說文》所說:“車蓋維也”。又如常言維系之維,綱維之維等,皆有此意;從口為唯,凡涉唇舌口辨的都用此字,《說文》說:“唯,諾也”,應(yīng)答之聲或唯或諾。如《禮記·曲禮》所說:“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故惟始與思初意思相同。 13沐?。喊础墩f文》的解釋:“濯發(fā)”為沐,“灑身”為浴。此處沐浴相連是比喻全身受其滋潤的意思。膏澤:肉之肥者為膏;澤亦指膏。如《易經(jīng)·屯卦》:“九五屯其膏”??追f達正義說:“膏,謂膏澤恩惠之類”。此處以膏澤比喻肥美、恩惠及一切優(yōu)越待遇。全句的意思是說處身在極其優(yōu)越的地位和條件之下,而能歌頌勤苦,不甘于佚樂,時刻向往建功立業(yè)。 14大德:指有大道德之人。斯,此,這樣。 15《傳》:指《尚書》“孔安國傳”,即孔安國解釋《尚書》之文。司馬遷所引“治定功成,禮樂乃興”,今傳本《尚書》孔安國傳無此語,惟《詩經(jīng)·周頌譜》中孔穎達正義引書傳語中,有“功成治定”,“周公將作禮樂”等語,然而不相連貫,且與司馬遷所引不盡合。所以,司馬遷的引文似根據(jù)己佚的《尚書》“孔安國傳”提煉而成,非是原文。 16意思是大功(指統(tǒng)一天下)成就,天下太平(指政治安定)以后,才可制定禮、樂等制度。如周朝文、武二王推翻殷紂王的統(tǒng)治,大功已成,但是政治并未安定。直到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周公攝政,管、蔡與武庚三監(jiān)及淮夷的叛亂平定以后,周公還政于成王,從此天下無事。這時才是周朝“功成治定”的時期。周朝正是于此時開始制禮作樂(《詩經(jīng)·周頌譜》說周自周公攝政后的第六年開始制禮作樂,第七年,還政于成王)。 17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指普天之下。人道:治民之道或方法、政策?!抖Y記·大傳》說:“治天下必自人道始”,人道包括五事:“一曰治親,二曰報功(報答功臣),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 18國:有天子之國,諸侯之國,此處指諸侯之國。上古建國之法,《虞書·皋陶謨》有“五服五章”的說法,五服指統(tǒng)治者總分五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諸侯有封地,稱為諸侯國;卿、大夫的封地名采邑,只食租稅,不治百姓;士無所封。此外,《尚書·周書·武成》篇有“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的記載,五等爵都有封地,而且與卿、大夫的封地(采邑)不同,不但食其土地,而且治其人民。所以,通常所說的諸侯國是五等爵封地的總稱,既不包括卿、大夫的食邑,也不是單指五等爵中侯爵的封地。正由于此,三代的諸侯國的數(shù)目很多,《尚書·夏書·五子之歌》有“萬邦之君,有典有則”的說法;周朝滅商,八百諸侯會于孟津。諸侯國一般不及天子所轄一州境地的大小。自春秋起,主弱臣強,弱肉強食,諸侯國互相兼并,才發(fā)展成若干大的諸侯國。司馬遷《樂書》中說“州異國殊”,將州與國并列就是這種緣故。 19聲律:指五聲和六律六呂?!渡袝に吹洹罚骸奥珊吐暋?,孔傳說:“聲謂五聲:宮、商、角、徵(zhǐ,只)、羽。律謂六律、六呂”,《漢書·律歷志》又將六律六呂合稱為十二律。六律名: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呂名:大呂、應(yīng)鐘、南呂、林鐘、仲呂、夾鐘。司馬遷時的十二律音程與如今音樂中的純律或平均律的十二律音程均不相同。 20補政教之短,移易風化。 21意思是天子親臨明堂觀樂。明堂,古代的禮制建筑。作用和形制都有很多種解釋,如作用主要有四說:一,天子朝見諸侯的地方。如《禮記·明堂位》:“周公朝諸侯于明堂”,《大戴禮》亦主此說。二,“天子布政之宮”,即宣布大政令的地方。三,就是太廟,祭先祖之處。如《周禮·考工記》所說:“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都是祭先祖之處。四,蔡邕《月令章句》說,明堂既是太廟,為天子祭祀之所,此外,養(yǎng)老、饗功、教學、選士也皆在其中。明堂的形制,一認為“在國之陽(建在都城的南面),輪廓尺寸是“東西九筵(yán,讀延。坐地所用竹席),南北七筵,堂崇(按,指臺基之高)一筵”。由五室組成,“室凡二筵”。二認為有九室組成,每室“四戶八牖(yǒu,有)”,即四門八窗,共有36個門,72個窗??傮w形狀是上圓下方,茅草蓋頂,周圍有水環(huán)繞,名為璧雍。三認為明堂高三丈,東西九仞(rèn,讀任,周制八尺為仞,漢制七尺為執(zhí)),南北七筵??傮w輪廓是方三百步,上建四堂十二室,每室都是四戶八牖,整體外形也是“上圓下方”,位置在“近郊三十里”處。四認為“在國之陽,三里之外,七里之內(nèi),丙巳之地(古代分周圍為二十四向,分別以八干、十二支、四卦定名,自正東卯位到正南午位依次名乙、辰、巽、巳、丙。所以丙巳之地是在東南巽位與正南午位之間約30°的范圍內(nèi))”,也是“上圓下方,八窗四闥(即四門八窗之意)”等等。1960年第6期、9期《考古》學報都記載有漢代長安南郊禮制建筑遺址的發(fā)掘和復原情況。其中一處外繞圓形水渠,渠內(nèi)有方形圍墻,四面開門,四角有曲尺形配房,中心圓形夯土基上有一座規(guī)制嚴整的大型建筑。有關(guān)學者估計是漢代的明堂璧雍。 22飽滿:德性無虧缺。 23飾:通飭(chì,斥),整頓、修治的意思。厥:其。 24雅頌:《周禮·春官·大師》“六詩”注說:“雅,正也”;“頌,誦也”。雅頌指正派、文雅的誦歌。是與鄭衛(wèi)之音相對而言。 25嘄噭:《索隱》讀為“叫、擊”。激烈地高聲呼叫的形聲詞。嘄,《說文》釋為“聲嘄嘄也”;又釋噭?wù)f“吼也”,“一曰噭呼也”。《禮記·曲禮上》“毋曰應(yīng)”。鄭玄注說:“噭,號呼之聲也?!笨追f達疏說:“噭謂聲響高急,如叫之號呼也。” 26鄭衛(wèi)之曲:鄭國、衛(wèi)國的樂曲。春秋時的鄭國在今河南新鄭縣北;衛(wèi)國在今河南汲縣一帶?!妒酚洝窌氛f“鄭音好濫淫志”,“衛(wèi)音趣數(shù)煩志”(參見后面注釋)。淫:過分?!渡袝ご笥碇儭罚骸柏枰跇贰?,孔安國解釋說:“淫,過也。”書傳中淫又有貪、大、久等意,男女非禮而交也稱為淫。此處“心淫“指心生邪念,不能守禮。 27五常:人的五種常行,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見《尚書·周書·泰誓下》“狎侮五?!笔?。又稱為五品(《尚書·舜典》:“五品不遜”傳)。認為是人的五種品性。以五常教化百姓,成為國典,則稱為五典(《尚書·舜典》:“慎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教”)。 28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好惡”后為逗號,“勢也”后為問號。誤。若是問號,“也”當作“耶”(或邪)。從文意看,末句為結(jié)語,非問話,故改之。

治道虧缺而鄭音興起,封君世辟1,名顯鄰州,爭以相高。自仲尼不能與齊優(yōu)遂容于魯2,雖退正樂以誘世,作五章以刺時3,猶莫之化。陵遲以至六國4,流沔沈佚5,遂往不返,卒于喪身滅宗6,并國于秦。

秦二世尤以為娛7。丞相李斯進諫曰:“放棄《詩》《書》,極意聲色,祖伊所以懼也8;輕積細過,恣心長夜,紂所以亡也9?!壁w高曰:“五帝、三王樂各殊名10,示不相襲。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歡喜,合殷勤,非此和說不通,解澤不流12,亦各一世之化,度時之樂13。何必華山之耳而后行遠乎14?”二世然之。

〔注釋〕

1辟:君?!稜栄拧め屧b》說:“皇、王、后、辟、公、侯:君也”。邢昺解釋說:“辟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北籴尀榉?,出自《說文》,是辟原意,君是引申意。詩書中辟字多作君字解。 2《史記·孔子世家》、《論語·微子》及《孔子家語》等皆載此事。大意是魯定公14年,孔子56歲時,由大司冦攝相事,把魯國治理得道不拾遺,有興旺氣象。齊人因與魯接境,心懷誡懼,定計于國中選美女八十人,教以歌舞,另加上文馬(經(jīng)過裝飾的馬,做儀仗用)三十駟(120匹),贈給魯定公。魯國權(quán)臣季桓子不經(jīng)孔子同意,請魯君往觀。從此怠于政事,三日不朝,連郊祭的禮數(shù)也不顧了。孔子知魯政已不可為,于是離開魯國。齊優(yōu):齊國的優(yōu)人,指齊國贈給魯君的女樂80人。古時稱歌舞藝人為優(yōu)人。 3《索引》以為是指孔子離開魯國時,引《詩》作歌,以恥笑季桓子,歌辭共五句,因稱五章?!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洿嗽姙椋骸氨藡D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蓋優(yōu)哉游哉,維以卒歲!”清·梁玉繩

更多信息請查看古文典籍

更多信息請查看史記
上一篇:史記:律書
下一篇:史記:歷書
易賢網(wǎng)手機網(wǎng)站地址:史記:樂書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易賢網(wǎng)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wǎng)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wù)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guān)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526150442(9:00—18:00)版權(quán)所有:易賢網(wǎng)